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的“2007~2008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发布会于2008年7月15日在上海举行颁奖典礼。此次活动集中推介了各行业综合竞争力前10强(20强)企业和全行业企业综合竞争力500强企业,并颁发证书。
纺织服装国际竞争力面临升级
近年来,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国际贸易摩擦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加之劳动力成本上升、原辅材料涨价等的冲击,纺织服装行业生产及出口形势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面临升级。
中国纺织工业在“十一五”期间将加大产业升级的速度。到“十一五”末,中国纺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技术和品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的低水平初加工能力得到有效限制和淘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更高层次上形成以质量、创新和快速反应为主体的产业竞争优势,构筑起符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产业发展模式。
在新的产业革命大背景下,决定企业命运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规模,而是企业是否站到新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确实获得了技术创新价值和自主品牌价值,即是否拥有了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曾说过,“研究企业的竞争力,对于我们如何提高中国纺织工业的竞争力,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的新时代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即使没有其他国家的特别保障措施和反倾销的限制,配额取消后,‘供’大于‘求’也是事实。行业内部同样存在很多问题,同类产品互相压价致使企业从微利走向无利,纤维资源严重短缺。外部环境上,我们只做加工,但技术的附加值、品牌、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都不在我们手里。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创造高附加值产品?关键是提高行业内部的劳动生产力和竞争力因素。我们只有劳动力资源是无限供给的,能源、原料、运输等资源全部短缺。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加强竞争力。”
面对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和业务分工的全新历史时刻,为了帮助企业知晓自己在产业竞争中的位置,发现问题、学习先进,引导更多的企业由做“大”向做“强”转变,2004年初,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在协会领导的直接关心指导下,与北京大学供应链研究中心合作,联合开发了纺织行业综合竞争力指标测评体系。用数据充分展示企业综合竞争力水平,推动行业企业科技创新、品牌建设,进而推动产业升级。
主流企业代表着行业竞争力
今年测评活动评定范围有所扩大。往年的竞争力测评,只对棉纺(色织)、毛纺、化纤、麻纺、丝绸、印染、针织、服装等进行分行业测评工作,选择竞争力排名前10强(前20强);而在2007~2008年度中国纺织服装竞争力测评工作中,引入了行业500强的综合测评工作,为此会有更多的优秀知名企业被同业所认知,被社会所认知。在测评的十几个行业中,家纺、纺机和产业用企业是首次参加测评。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夏令敏表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前几年分行业开展“企业综合竞争力年度测评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推出了开展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测评活动,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数据和测评体系推介一批竞争力强的企业,让业界和社会对纺织服装这个传统行业所蕴含的发展力重新认识。
夏令敏分析说,去年以来中国包括纺织行业在内的制造业确实面临一些发展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有媒体出现了一些唱衰中国纺织业甚至中国制造业的论调,但夏令敏认为一些媒体的报道难免有夸大之处。他希望通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开展的企业综合竞争力年度测评工作,推介出一批能顶起行业发展脊梁的优势企业,通过他们的发展模式为整个行业发展树立风标。同时,他也希望这项活动能为被评出的优势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以帮助这些企业在贷款、融资及商务谈判中获得更多主动。
夏令敏对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2007年中国纤维加工总量超过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50%,而且中国已能生产许多高附加值品种的产品,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优势目前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还无法比拟的。中国纺织服装业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原材料及人才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依然拥有,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产业基础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评价体系指标明确且梯度清晰
评价企业竞争力,一方面能够量化地把握纺织服装行业企业竞争力水平和状况,为政府制定政策及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竞争力评价信息,分析其优势和弱势,制定竞争战略,改善经营管理,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
在竞争力测评活动中,把各个企业的各项指标和同行业当中整体平均指标,每一项指标的平均水平,都发给参与测评的每一个企业,让企业都有一个参考,找准自己在同行业中的优势和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目的就是为了促进行业竞争力提升。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活动在发布之后,还将对获选企业进行跟踪分析研究,总结报道这一优秀群体的成功经验,让单一企业的成果转化为整个行业企业的共同财富,进而推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升级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纺织行业综合竞争力指标测评体系有“系统性”和“动态性”两大设计原则。系统性原则包括企业竞争力的显在要素和潜在要素表征。如市场占有率、利润率等是显在要素表征,创新能力、人力资本等是潜在要素表征。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不是为了追逐短期利益去击败对手,而是要保障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纺织行业综合竞争力测评体系是一个包含了显在要素和潜在要素的科学指标体系,它通过目标性指标表征一个企业的现行竞争力状况,同时,也通过分析性指标,评估企业的竞争力保持和发展的潜力。
动态性原则是指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需要用动态眼光看待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动态模型,充分利用专家经验,已有统计数据等先验信息,并通过不断出现的新信息对模型进行调整,跟踪企业发展动态,力求使模型契合实际,真实反映企业的竞争力和竞争潜力。
整个测评体系大致是由人力素质、资产素质、快速反应能力、创新能力、盈利能力、规模水平、增长能力、社会责任等多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下设多项具体考核指标,如“人力素质”要考核企业职工教育程度、职工技术结构、领导层教育程度、领导层培训、科研力量、劳动生产率等。根据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各子系统之间的权重可以做出适当调整,尽可能准确地描述出企业竞争力的状况。
创新与社会责任是测评亮点
“科技贡献率、品牌贡献率是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的核心要素。”夏令敏说,在竞争力测评体系中,通过科技投入、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设备等指标的模型测算,体现出各个企业的科技贡献率因素。市场影响力、知名度和发展潜力等项目,则是在专家测评中予以体现。企业竞争力不仅体现在销售额、利润和出口额等方面,还要看他们的可持续性,看他们的发展后劲。有些企业可能暂时销售收入不是很高,利润也不是很多,但新产品贡献率大,科技含量高,说明这些企业后续发展潜力大,企业的创新性和成长性好,这也是竞争力体现的重要方面。
“除了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我们的测评体系中还包含企业社会责任指标。”夏令敏说,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实现强大竞争力的保障。这种超越以盈利为惟一目标的理念得到国际上的普遍认可,也成为我国纺织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据了解,社会责任指标其下有节能减排、社会保障、税收贡献三项分指标。其中,节能减排指标指的是工业煤炭消费量、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由于很多企业相关的统计制度还不健全,未报企业家数超过半数,本年测评暂不将这三项纳入模型,明年会继续引入。所以节能减排指标还剩––工业用电量、工业用水总量。指标的公式有好几种方案,本测评经项目组讨论后选定“单位产值消耗量变化率”。
无形资产决定长期竞争力
在测评体系中,无形资产的指标也是今年的亮点,这大致包括中国名牌、驰名商标、产品开发基地、科学技术奖等。企业的无形资产体现了企业的实力,因此测评体系对无形资产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行“名牌战略”,目的就是通过创造中国自己的名牌产品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无形资产指标的树立,通过转变企业资产管理的思想观念,重视对无型资产的管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立无型资产创新机制。从而使企业发展到较高的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无形资产的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持续的工作,一些知名企业或品牌卓著的产品成为昔日黄花也不再是新闻。企业如果不注重无形资产的长效管理,将导致企业无形资产的“缩水”或“贬值”。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该从无形资产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着手,进一步加强企业无形资产的长效管理,以确保为品牌增值。
另外,为了方便企业参加此项竞争力测评工作的报送,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开辟了新的报送渠道––网上报送渠道,并建立了企业季报的新渠道,以提高企业报送效率,更广泛地调动企业的参与度。并且,今年还建立了新的审核程序。今年的竞争力测评工作组采用了自动模型来完成审核程序,这大大提高了审核的效率和效果。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发布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不仅得到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关注,同时也受到国外行业组织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