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一行10人在许坤元副会长、张延恺副会长的带领下,赴江苏省纺织产业基地市(县)进行专项调研。此次调研走访了江苏省8个市(县)级纺织产业集群地中的6个,23个镇级产业集群地中的17个,调研了化纤、棉毛纺、面料、服装、家纺等产业,召开了6次座谈会,参会企业66家,实地参观了20家企业和2个专业面料、家纺市场。
据统计,2007年江苏省9934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507亿元,同比增长17.49%,产值居全国第一;纺织品服装合计出口263.2亿美元,同比增长16.16%,出口金额居全国第三。2007年1~11月,江苏省10014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98亿元,同比增长18.28%,利润总额达231.58亿元,同比增长24.58%。这10014家企业的从业人员约为207万人。
此次调研涉及的产业集群,2007年的主营收入都实现了稳健增长。如金坛市159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67亿元,利润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66.53%;吴江市纺织行业实现销售收入763亿元,同比增长23.5%,实现利润19.51亿元,同比下降30%;常熟市775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83亿元,同比增长14.9%,实现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14.3%;海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61.86%,利润总额2.54亿元,同比增长76.73%;通州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26.03%,利润总额为11亿元,同比增长2.7%。
而面对2008年纺织业普遍面临的困局,调查企业也普遍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心态。一些注重产品研发、品牌建设、规范管理和用工、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企业保持了谨慎乐观的心态:“纺织企业素来都是年年难过年年过,年年过的还不错。今年的外贸形势虽说比较严峻,但我们的优势还在。”另外,大部分靠订单维系发展的中小企业则是哀声一片,对行业前景失去信心:“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年这么难熬过,这么多的负面因素叠加在一起,大部分纺织企业都会倒掉,这个行业没法做了。”
调研中发现,2008年1~2月江苏纺织服装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不容乐观。以江苏晨风集团为例,2008年1~2月,实现销售2.58亿元,同比增长5000万元,出口1673万美元,同比增长200万美元,税收1070万元,同比下降约三分之一,利润834万元,同比下降约三分之二。晨风集团属于设备先进、用工制度已经提前规范、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其经营状况尚且如此,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境况可想而知。据吴江市盛泽镇党委领导介绍,盛泽春节前的库存量由以往平均1个半月增加到2个半月,企业普遍反映销售不畅。
政企通力应对困局
在走访的6个产业集群市(县),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普遍将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率下调视为利润的最大杀手。
2008年1~2月,人民币升值幅度达2.72%,而去年全年的升值幅度为6.9%,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速度明显加快。由于企业订单从签订到回款结汇一般要3~4个月,很多企业损失不小。同时,由于国内产能充足,出口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大众型产品的汇率损失部分不能转移到出口价格上,造成了实际利润的降低。针对这种情况,绝大多数企业主要是通过加强管理来消化增加成本。一方面是努力降低成本,提升技术,保持成本竞争优势和打造品牌,另一方面是针对汇率的销售管理和财务管理实施各种应对策略。如积极拓展市场空间,开拓和培育国际中、高端市场,通过产品从低档向中高档的升级,加强和国外中高端客户的合作,逐步建立稳定的海外销售渠道,实现企业从低利润向较大利润的转化。许坤元会长还指出,企业还应尽可能提前结汇的日期。在签订合同时尽可能提早付款日期,收汇后马上结汇;尽量采取远期信用证方式结算。另外,采用预付款的方式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据南通家纺商会常务副会长、家宝集团董事长张建石介绍,其公司通过在美国设立的分公司,实现当日美元结算,很好地解决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率问题。通州市帝人集团、大富豪纺织等企业则积极跟客户协商,共同分担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
调研过程中,很多企业反映,目前关于降低出口退税率的传言甚多。在金坛、常熟、吴江和南通等地的座谈会上,不少企业家表示听说今年5月或6月出口退税率还要继续降低2~4个百分点,甚感焦虑,而各个企业的反应也各有不同。 多数企业表示理解政府的税率政策,认识到出口退税最终将退出历史舞台,但希望政府考虑目前企业困难,不要频繁调整税率。还有企业认为,出口退税率下调是非常公平的政策。因为全中国所有的企业都必须接受这一政策,从中长期看会普遍拉高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单价。
从座谈中了解的情况看,新《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带来企业用工成本上升;二是新《劳动合同法》要求的社会保险内容使企业陷入两难境地;三是新《劳动合同法》的要求和纺织企业的特殊性存在矛盾。企业也普遍意识到,企业要保持持续发展,必须有稳定的职工队伍,也必须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基数与福利待遇。南通海门家纺工业园区通过协调引导,现在6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按照新《劳动合同法》实行了用工制度,一般工业和个体工业户也正在逐步实施。
由于节能减排的要求,纺织企业面临排污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通州市先锋镇是色织集聚地,污水排放量很大,针对这一情况,通州市委市政府投入3500万元新建了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达2万吨。有效改变了当地的环境,而企业成本也随之提高,仅棉丽公司一家增加的污水处理费就达80万元。今年通州市还将在川姜镇境内建设一个处理能力远远大于先锋镇的污水处理厂,帮助企业降低排污压力。
创新求变二次创业
从调研中了解到,很多以前只做出口的企业目前纷纷改变策略,开始开拓国内市场。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升级和成熟,国内市场越来越有所可为。企业加大内销的好处主要是:一可避免因国外市场衰退导致企业业绩下滑、减少风险;二是搭上中国这一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实现企业的二次创业。但企业也要同时面对目前国内市场还存在的欠款严重、信用不佳、分销渠道不完善等问题。
另外,也了解到许多企业不再盲目追求规模和产量,而是积极采取措施,寻找自身在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企业开始注重设计和研发,加大设计团队的培养,努力提高产品的美观度和品质,以差异化和高质量吸引客户,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是加大对纺织服装产业消费观念和需求的研究,避免销售同质化大众产品。据南通心愿家纺董事长杨华介绍,该公司凭借自主设计的特色新品在欧洲市场打开了销路,在外贸议价中也占据了主导优势。
相信品牌的力量
在南通市的通州和海门,地方政府纷纷大力推进品牌的建设,在政策上加以大力扶持。例如,通州市将高速公路旁的广告牌全部让给家纺类知名产品做广告。当地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也非常强烈,对商标权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获取和保护在当地已经形成良好的氛围。2007年,海门家纺企业的版权登记量为1500多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超过了250件。
不少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和引进先进设备,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单位产出所需人工,缓解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例如吴江盛泽的恒力集团,采取加机器不加人,减人不减薪的方式,其同样产出所需劳动力已经从2006年的8000人下降到现在的7000人以下。
“轻公司”初现端倪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江苏已经有部分企业进行结构转型,将研发、设计和营销留在本地,将加工分包或者转移至生产成本更低的地区。我国幅员辽阔,国内的分工体系极有可能实现复制目前发达国家——中国沿海的模式。张家港的新东旭公司已在探索新的B-C营销模式,将生产基地逐步撤出张家港。通州的棉丽公司在东台市设立了两个加工点,原厂仅保留30%的加工能力。
借力资本市场融资
在金坛、常熟、吴江、张家港、通州和海门六地调研时发现,产业集群地的政府和企业对于上市有着极大的热情,不少企业已经开始进行会计、法律层面的准备。在银行贷款日趋紧张之际,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融资是一种成本较低的方式,上市资金对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升级、产品研发、网络布点和品牌营销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将会有更多的实力型纺织服装企业出现在未来的创业板上。
来自产业集群的希望
“风暴” 袭来,企业和地方产业集群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了殷切期望:一是希望协会进一步加强与产业集群地政府的合作。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使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对纺织业的支持,促进产业集群地的良性发展。本次调研中,多个地方政府表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产业集群的建设中应当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例如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等;二是充分发挥协会的资源优势,加强对产业集群地的信息输入。一方面为集群地的政府、企业提供各层次的纺织产业运行情况、进出口数据以及纺织科技项目等的信息,另一方面及时了解产业集群地的产业发展状况,以信息化带动产业集群地的产业升级,增强集聚效应,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把握市场的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