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落下帷幕的第十一届海博会取得丰硕成果,共吸引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达成意向成交额60.7亿元。
走过11年的海博会,作为目前大陆惟一以两岸经贸合作为特色的纺织服装盛会,继续突显对台特色,通过“海博会”,海峡两岸纺织服装产业对接正呈现多元化及实质合作纵深推进趋势。
缘起
“世界认识石狮,始于服装,而石狮服装缘起台湾。”第十一届“海博会”上,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福建省纺织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周少雄如是说。
上世纪80年代末,“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石狮正四处求索发展之路,而台胞回乡探亲带回的西装、衬衫、皮鞋、运动鞋等“洋货”,一件件被消化,成为石狮乡镇企业的产品。“爱拼敢赢”的石狮人利用与台湾“地相近、人相亲、习相同、语相通”的优势,走出了一条“三来一补起步,乡镇企业铺路,三资企业上路”的经济发展之路。
11年前,以对台贸易为特色的“海博会”在石狮举行,“海博会”创办伊始,就以“两岸”为主轴和最重要的诉求,并立即得到台湾同行的热烈响应。经过11年的培育,“海博会”成为两岸纺织服装业者公认的展会品牌。
本网认为“海博会”的成功有其重要的原因:
以石狮为中心的“闽派服装”历经坎坷却生机勃发,正是得益于台湾的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工业在生产经营成本剧升的压力下的产业转移。
缘兴
石狮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镇发展为闻名遐迩的“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然而,“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在成就石狮服装产业的同时,也带来极大的发展局限:产品、市场两头在外,以加工速度取胜,充其量只是“生产基地”。
不甘只做“生产基地”的石狮,从对台产业对接找到了“产业升级”的出路:利用“侨乡”优势,通过举办“海博会”成为两岸产学研信息交流集散中心;石狮成立“中国石狮服装高科技促进发展中心”,通过与台湾研发成果的对接,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依托政策引导、市场推动,解决中小企业研发难的问题,规避产品同质化导致的恶性竞争。
缘盛
在本届“海博会”上,“台湾纺织服装研发中心大厦”的开工建设和“台商投资示范园区”的投建被视为是两岸业界进入高层次合作阶段的标志。项目发起人、台湾针织产业联谊会会长陈铁汉先生在“海博会”举办的11年间从嘉宾“应邀”参加变身主办单位的“主人”,他说,此举的目的就是要为台湾的研发机构、贸易机构,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提供一个方便、舒适、服务到位的载体和平台,让他们从“海博会”的“过客”变成扎根石狮的“主人”。
他认为,“海博会”对引导两岸业界的融合,对引入台湾纺织服装技术和人才、实现产业对接和技术嫁接从而推动两岸的经贸合作向更高层次转变正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海博会”创始人之一、台湾纺拓会前秘书长刘瑞图先生指出,石狮纺织服装业的“产业集群”带来了无限商机,而台湾在原辅料开发和装备制造业具备强大的优势,两岸合作互惠互利,水到渠成。他强调,通过“海博会”可以发现,随着台湾逐渐由生产制造阶段不断向产业研发、创新方向转变,以及大陆制造业的进一步技术升级及品牌创新能力的提高,两岸的产业合作已由过去的“单向转移”向“全面对接”迈进。
“海博会”上参展台商和石狮企业均表示,面对目前国际经济新形势所带来的冲击,两岸服装纺织产业更应当加强交流合作,凭借岛内科技研发和市场网络的优势,嫁接上大陆相对成熟的加工生产体系,两岸可以形成更为完整的产业链,提升竞争力,取得携手共赢的效果。
本网观点,写在“海博会”新十年的启始之即:
“海博会”缘起对台湾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承接;兴盛于两岸产业的实质合作开始向纵深推进。展会欲谋求永续就需要在新形势下不断创新,就需要全方位地深入挖掘两岸产业优势互补的合作空间,进一步推动两岸向携手开拓国际大市场的共赢目标迈进。
相信两岸的未来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