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缺!缺!缺!
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求援,就像无声的命令。连日来,上海帐篷专业生产厂家洋帆实业有限公司正开足马力生产灾区急需的帐篷。
尽管洋帆公司已停下了其他产品生产,以每天1500顶的速度赶制帐篷,仍无法满足源源不断的订单需求。目前,洋帆公司接到的帐篷订单已超过了7万顶,按估计,要到6月底才能全部交货完毕。而灾区的群众等不及啊!
在记者的采访中,洋帆公司一再表示,将竭尽全力。拳拳之心,令人感动。此刻,我们是否再想想能为企业做些什么,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挖潜,争取早日将更多帐篷送到灾区群众手中?
原料供应能否加快
汶川大地震发生前,救灾帐篷仅占洋帆公司总产量的一小部分。灾情发生后,公司在第一时间组织了1680顶帐篷发往灾区,其中不少是预备发往海外的产品。面对突如其来的帐篷需求,首先就面临原材料短缺的问题。
帐篷所需的防水牛津布、电焊钢管等原材料需要从外地分头采购。由于需求量大,光是具有防雨阻燃功能的牛津布就需要数百万米,原料供应商的库存一扫而空,只能抓紧时间赶制原料。特殊布料现织、染色、涂层,从下单到提货,最快也要一周时间。为了尽量缩短原材料采购的中间环节,洋帆公司已派出20人的采购队伍,带上现金,分坐5辆采购车,赴广东、浙江、江苏、河北等地购买原材料。
洋帆公司的原料提供商,有没有可能增强产能?有没有其他同类原材料企业,能主动与洋帆公司联系,以解原材料之渴?
帐篷产能如何提高
平日里,如将所有的生产线都用来生产救灾帐篷,洋帆公司一天的生产能力是1000顶。一周多来,洋帆公司1200名工人轮番上阵、加班加点,帐篷的日产量已达到1500顶。要进一步提高产量,现有的人力显然捉襟见肘。
能否增加生产线?时间上不允许。帐篷作为一种临时过渡物资,随着灾后重建工作展开,将很快被安置房替代。
曾经有人提议,是否可以组织一些其他厂家的缝纫工支援。可据记者了解,帐篷的结构虽然简单,但其缝制、检验、包装等生产过程要求十分专业。通常每个缝纫工要经过1个月的专业培训才能上岗。临时培训解不了近渴。
由于技术相对接近,目前上海有些篷布厂、沙发厂已准备投入帐篷生产。那么,有无可能让更多技术相近的企业,暂时加入到帐篷生产的队伍中来,或者提供部分外包加工服务?
帐篷需求也有细分
据业内专家介绍,目前灾区需要的帐篷,也分许多种类,生产周期各不相同。
需求量最大的,当数供灾区群众居住一段时间的帐篷。这种救灾帐篷按照民政部标准进行生产,要经过淋雨试验,规格至少是3米×4米;而学校专用帐篷、医院专用帐篷、指挥部专用帐篷,则要6米×6米或6米×8米的,要有更好的通风透气性能。这些专用救灾帐篷,制作工艺较为复杂。
目前,灾区也需要一些简易帐篷,供救援部队、医护人员战地使用,以及在余震时让群众临时躲一躲。这些帐篷的制作要求就低一些。近年来,国际上救灾“流行”一种圆筒型帐篷,采用玻璃纤维材料做管架,制作工艺相对简单,生产周期也短。
据记者了解,有厂家接到一些来自民间的帐篷采购意向,因种类规格不详,厂家无法及时有效地安排生产。
资金瓶颈如何克服
这些天,洋帆公司采购原料,一律怀揣现金,仅牛津布采购一项,就需要500万到800万元。对于洋帆公司这样的民营企业来说,资金压力不言而喻。向银行贷款,通常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最快也要10天。
据记者截稿前获悉:已经有银行表示,愿意在贷款融资方面,给洋帆公司最大限度的支持,市政府相关部门正在研究,从资金上解决洋帆公司的难题。
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社会各方的同心协力合作,优质安全的帐篷将会争分夺秒从上海发出,源源不断地送到地震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