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十年高速经济增长后,越南经济正出现一系列乱象:今年以来股市暴跌58%、物价飞涨25%、越南盾加速贬值,截至5月底对美元已贬值27%,对人民币贬值18%……在这场金融震荡中,原本诸多有意到越南投资办厂的纺织企业,开始放慢脚步“冷思考”。
目前对中国纺企影响不大
“越南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亚洲经济的风向标意义,其完全失控的通货膨胀引发了中国国内的紧张情绪,市场对于央行的紧缩预期又开始增强,在此背景下纺织行业的外部环境自然难以独善其身。”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表示。不过,他认为,现在就说越南金融危机是东南亚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恐怕过于悲观。记者注意到,近日越南央行正通过一次性贬值及升息双管齐下来竭力阻止危机扩大。
“从全球纺织贸易竞争力来看,越南危机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冲击是比较有限的。”汪前进表示。他认为,中国与越南在纺织业上的竞争关系主要体现在对国际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份额的争夺上。越南劳动力便宜,但自产原料不多,纺织产业链相对薄弱,纺织企业的机械设备、生产原材料和服装辅料多从中国、日本、韩国进口。尽管本币贬值通常会给该国出口增加竞争力,但鉴于进口的那部分成本相对“刚性”,加之劳动力成本并不是决定商品交易的唯一因素,因此,越南盾贬值并不会进一步对中国纺织出口份额形成冲击。
采访中,有纺织原料企业担心,如果越南经济动荡局面仍不好转,越南纺企倾向于保守经营,则我国纱线面料等纺织产品对越出口势必将受到影响。对此,汪前进表示,纺织原料需求是越南成衣生产所必需的,估计影响力度较为有限。他认为,除与越南交界的广西凭祥、广西百色外,浙江绍兴、江苏江阴、浙江萧山、江苏张家港、江苏昆山、江苏常熟等服装面料主要生产地,对越南金融危机的反应会更为敏感。
不可否认的是,越南金融市场动荡,已对在当地投资的中资企业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这种动荡局面是否会持续深化,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据悉,目前有超过200家中国纺织企业在越南设厂,产品主要以出口欧美为主。为了应对越南金融危机,部分驻越中资企业不得不裁员求生。另一方面,越南国内市场消费正急剧萎缩,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食品及生活必需品,或是兑换美元或人民币。而相对于市场萎缩,原材料价格却一路飞涨,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只要启动运营,就很难控制成本。因此,大部分中资企业目前正处于“无所作为”阶段。
不过,越南金融危机虽然严重,但对在越南的纺织企业影响不大。业内人士表示,在越南的中国纺织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不像家电企业那样生产规模较大;另一方面,纺企的客户多是欧美一些固定客户,基本上不做越南本国市场。“对于那些产品直接在越南销售的中资企业而言,日子非常不好过。因为收回的是越南盾,目前很难兑换出去,企业相当于拿了一堆废纸在手里。”该人士表示。
纺企放慢投资越南步伐
“近几年来,由于越南廉价的劳动力及优惠的投资政策,珠三角、长三角不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制衣厂等,尤其是港资台资企业,纷纷把越南当作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如今可能会暂停脚步。”汪前进表示,在货币持续大幅贬值和剧烈通胀之下,越南原来人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已经大打折扣,我国一些传统产业要移师越南,必须慎之又慎。
佛山市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吴浩亮透露,佛山很多纺企曾考虑外迁,而往越南转移成了多数纺企的首选,“毕竟那边的纺织服装行业比较成熟,劳动力密集,成本更低。”不过,此次越南金融危机已对欲前往越南投资的纺织企业老板的信心有所打击。很多原本近期要去越南考察的纺织企业已停下脚步,开始观望起来。
“相对于越南在生产中低档产品上的成本优势,我更倾向于考虑经济环境的稳定性。”南京一家纺企老板在对越南考察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表示,相比越南而言,我国中部地区在产业布局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地方优惠政策、劳动力、土地和水电价格等方面成本优势明显,唯独出口型企业远离海港,但这可以改进通关手续,提高进出口效率。“下一步,我们将考虑去我国中部地区投资办厂。”该人士表示。
不同于一些企业表现出来的“紧张”气氛,原计划于7月1日率团前往越南考察投资的20多家厦门纺织企业,目前尚无改变计划的打算。
“越南金融危机我们早就有所耳闻,不过并未影响我们前往越南考察。”厦门斯美泰董事长叶向阳表示,“这反倒可能是件好事。”叶向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一个越南纺织厂价格在100万越南盾左右,约6万美金。金融危机爆发后,该厂价格狂降40%。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这反而有利于中国企业前往越南收购厂房。
厦门市纺织服装商会有关人士表示,在当前国内纺企利润逐渐缩水的情况下,报名参加的企业将如期前往越南考察投资大环境,“但纺企肯定会更加慎重,步伐也不可能那么快了。”
业内人士指出,越南曾一度因为其成本优势,被国内纺企视为投资“热土”,而此番金融危机则给企业敲响了警钟,让纺企开始对去越南投资“冷思考”。该人士建议,尚未前往越南投资的企业需要更加谨慎,已经投资的企业则可以通过削减产能和裁减员工来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