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加减法” “亩产”论英雄
不久前,秀洲区公布了一份特殊的排行榜,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有5家是纺织服装企业,其中4家是名不见经传的纺织企业,半年亩均税收都超过了4万元,而一些年产值总是名列前茅的纺织龙头企业这次却不见“踪影”。
这份排行榜是今年1至6月工业企业“亩产论英雄”综合评价排行榜。“以前单方面强调投资强度,现在我们更看重‘亩产效益’。” 按秀洲区有关负责人的解释,所谓“亩产效益”,主要对亩均销售收入、亩均利税、全员劳动生产率等7个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和“逼迫”纺织业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和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产出,走一条投入少、效益高、可持续发展之路。
秀洲区今年初出台的“亩产论英雄”评价机制在纺织行业掀起了转型巨浪,推进节能减排和土地集约利用便是提升纺织产业集约发展水平的主“抓手”。
扬与弃——“环保风暴”直刮织机户
昔日织机轰鸣的油车港镇麦家村最近织机声小了许多,不少喷水织机和横机停工。有10台喷水织机的村民周荣林说,年初至今织机开工率不足30%,赚不到钱呀。其实,周荣林还有一句话没直说,那就是广大村民不愿忍受织机污染之痛。家庭纺织业发展面临“临界点”,除了利润无几,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千家万户小生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秀洲区现有织机5.5万台,其中3.3万台喷水织机分布在王江泾、油车港和新塍的1万多户家庭中,而每台喷水织机每天排放污水约2.5吨。由于家庭作坊分散,目前仍有近30%的喷水织机无治污设施,废水直排河流和农田。而已治理的喷水织机废水达标排放率也不高,难“啃”的纺织污水“骨头”令人忧虑。
“同样的设备,在规模化企业产生的效益是家庭作坊的两倍以上。”业内人士认为,纺织散户低效的弊端日益显现,质量、营销等无法与规模化企业抗衡,市场空间将逐步被压缩。
当市场自发、无序发展造成一定的危害时,“有形之手”的引导和调控不可或缺。现实已毫不留情地给低效率的发展模式亮起了红灯。2004年以来,秀洲区把喷水织机污染治理当作重点工作,不断掀起“环保风暴”,采用单建与联建废水处理设施相结合的模式,分3批对10台以上规模户的喷水织机废水污染进行治理,今年6月开始又对10台以下散户喷水织机“开刀”,采用集中建站、限期淘汰等6种模式,确保在2009年底前全面完成对散户喷水织机的治理。
秀洲区还从项目准入等方面以“壮士断腕”的胆魄限制喷水织机。王江泾镇花九牛二虎之力引进的一个大项目在5月底被“否决”,因为该纺织项目要上马1000台喷水织机。
在限制和淘汰一批低档喷水织机的同时,秀洲区鼓励企业优先引进零污染水环境的喷气织机,计划用3至5年时间引进国际上先进织机10000台,引进电脑横机和圆机2000台,淘汰低档织机15000台。扬弃之间,集约发展理念清晰可见。
加与减——企业自觉挖潜增效
对于纺织业来说,目前都面临着这样一道特殊的算术题:一边做“加法”——增加效益,一边做“减法”——节能减排。在市场压力和政府推力下,秀洲纺织企业纷纷开始自觉节能减排、挖潜增效。
位于油车港镇的嘉兴汇源纺织染整有限公司的印染废水回用率已达75%,染色所产生的高浓度难降解污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变成清水;通过在生产车间新架设管道,使原来的单路用水变成三路用水。“这两年我们共投入了近4000万元建设污水回用系统,经济和环保效益可观。”公司副总经理陈一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公司日平均产生废水1.2万吨,经过废水回用,最终每天排入管网3000吨左右,按照1吨废水进管网需要3元钱的成本来算,一年将为公司节省成本近800万元。
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以节能减排获取效益。作为秀洲区首家实施清洁生产的试点企业,嘉兴新大众印染有限公司2004年以来共投资2600多万元,通过在高温高压卷染机上安装自动控制系统等清洁生产措施,增效节支400多万元,年可实现经济效益1100多万元,公司通过技改每年还能节电300万千瓦时。“节能减排就是在给自己省钱,这笔账谁都会算。”公司执行董事杨其根说。
秀洲区投入1亿元建设的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工程已投入运营,每年可减排废水460万吨。经过处理后的废水以低于自来水的价格供给相关企业使用,目前永虹染色、富胜达染整等企业已接入此供水管网,实现了水循环。
量与质——以“亩产论英雄”
纺织产业65%左右的原料是化纤,资源约束性日益增大。由于土地和环境容量的制约,资源贫乏的秀洲已不可能让那些低效益、高能耗、高污染的纺织企业任意“挥霍”了。
“亩产观”正是在此背景下对以往增长方式的纠偏。秀洲区今年开始实行“亩产论英雄”约束、评判、激励机制,每年在各类不同行业中进行综合评价,建立末位淘汰倒逼机制,推动企业集约发展。说白了就是通过“前头一把米,后面一根棍”的方式促纺织产业提升。
土地紧张,企业纷纷向空中、地下发展。“新大众”不久前扩建车间,把高8米的原车间“一分为二”,在中间搭了一层,原来500平方米的车间变成了1000平方米,亩产效益也翻番了。公司负责人吐真言:“如果公司现在要新造厂房,一定会造5层楼的。”
“零占地”技改是嘉兴李朝化纤公司的亮点。公司在不占地的情况下,投资250万元建甲苯回收装置,每月可回收15吨甲苯,并对废水回收装置进行技改,节约了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占地仅48亩的该公司上半年亩税收达7.1万元,同比增长91.35%,均位居同行前列。
2003年至2007年,秀洲规上纺织企业数量年均增加31.8%,年均销售增长51.6%,但利税年均增长仅为5.3%,增长方式仍显粗放。而亩产效益评价机制使企业加快向集约发展转变,今年上半年,秀洲纺织业投资额下降10%,而税收增长15.5%,初步显示了“量减质增”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