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根据规划,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
对于规划,两大行业均持欢迎态度,认为会对行业发展和缓解就业压力形成积极影响。不过,纺织业界期待相关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纺织企业期待“多退税”
相关专家谈到,规划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与纺织工业“十一五”规划的对接,而上调出口退税率是“十一五”规划里没有提到的,这应该是国家在目前纺织服装行业出口遇到困难时采取的一个短期措施。
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朱素君表示,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这对出口企业有轻微的帮助,但很难改变目前国际市场消费量不足的局面。
一些以国际市场为主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对规划所提及的出口退税率上调幅度有些失望。“本来以为这次会将出口退税率上调3个百分点至17%,但结果不尽如人意。上调1个百分点对企业作用不大。”广东一家大型纺织出口企业负责人如此表示。
国家去年两次上调纺织服装出口退税,虽然无法改变订单萎缩的局面,但可以让出口企业对海外客户给出一定让利空间。
不过,在中华全国工商联纺织服装商会副会长谭安看来,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对外向型的纺织企业还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对大的出口企业。谭安认为,这一调整对企业最重要的意义应该在于“稳定职工队伍”,可以增加企业利润,缓解压力,进而稳定就业。
对于这次出口退税率只上调1个百分点,有关专家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目前上调出口退税率几乎不能改变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局面,另一方面是国家在出口退税率调整方面保留一些余地。
目前,中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中约70%的平均利润率为0.1%,纺织行业三分之二的企业亏损或处于亏损边缘。据统计,2008年,出口退税率上调3个百分点在年内约减少纺织企业税收负担80多亿元。
此外,这次规划明显加大了对中西部的扶持力度,明确提出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建设新疆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
从去年开始,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就开始带领一些大型纺织服装企业到四川等中西部考察推进产业转移。但目前业内普遍认为,产业往中西部转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过程。
朱素君表示,杉杉暂时没有将生产往中西部转移的计划,因为中西部的生产配套暂时还未能达到杉杉的要求,但杉杉在市场开拓方面已经覆盖中西部市场,不过这块市场销售业绩还是远远落后沿海地区。
有关专家认为,产业往中西部转移是一个必然趋势,但需要一定过程,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国家不断出台一些优惠和扶持政策来促进,例如目前国家已经对新疆棉花运输给予一定补贴,将来还可以参照此方法对中西部产的棉纱、棉布等产品给予补贴。
谭安还提到:“在我看来,规划最大的亮点在于强调要推进高新技术纤维的产业化,这是抓住了纺织业发展的‘牛鼻子’。”他认为,“纺织业较量的最高点在于纤维,其产业化是创立品牌的基础,规划在这点上抓住了根本性的东西。”
相比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谭安认为“渠道建设处于优先重要的地位”。他认为,截至目前我国缺乏品牌出口国际渠道的建设,而规划此次没有在这方面作出强调,“国家应该是一个综合考虑的结果,但是今后还是要重视起来的”。他建议,今后纺织业的发展可以考虑将国际渠道建设,纳入革命性突破的战略高度来予以考虑。
建立首台装备风险补偿机制
根据昨日公布的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将结合钢铁、汽车、纺织等大产业的重点项目,推进装备自动化,并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而建立国内自主研发的首台(套)设备的风险补偿机制,也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
“对于装备制造企业来说,振兴规划的出台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消息。特别是要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程五四说。
不过有专家表示,关于首台(套)风险补偿机制应该如何建立,仍然值得进一步研究。按照北京市目前的做法,主要是对研发和生产企业进行补偿,但实际上承担首台(套)风险的主体,更多的是集中在使用者一方。
“因为目前大型产业大多是流程化生产,一旦使用首台(套)设备出现问题,整个一套生产线都将无法使用,所以影响特别大。”上述专家说,“在采取政府补贴上应该进一步倾向使用方,另外可引导保险公司建立保险补偿机制。”
此外,规划还提出,增加出口信贷额度,支持装备产品出口;鼓励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部分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部件及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业界对于何时出台规划的具体实施细则抱有更大期待。“此次公布的仅仅是总体纲要,具体如何实施,还需进一步探讨。”上述专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