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的宁波,中国服装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暨全国服装行业工作会议上会聚了来自全国的500余名服装企业的代表。
“听别人怎么说,看别人怎么做”成为这些与会者此行的重要目的。在这个不确定的时段中,一次对于强者的观摩、一次集体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显得尤为必要。
“五个下降” 触动人心
尽管是当日上午会议的最后一个发言者,但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发布的《中国服装协会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的行业“五个下降”让人们感受到了金融危机对于行业的影响,也成为在座企业家们圈点、记录的重点。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1~12月,我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06.52亿件,其中梭织服装93.40亿件,针织服装113.12亿件,分别较上年同期增幅回落9.56、11.06和8.31个百分点,且产量增幅逐月回落。在经历了逐年产量递增后,2008年行业服装产量的增幅回落到-10.16%。产业规模扩张止步,服装总产量下降显现。
而另一组数据显示,更加叫人动心:2008年1~11月份,规模以上企业个数比2007年同期增加了6.92%,企业平均人数比2007年同期下降了4.14%,企业亏损面达22.77%。并且2008年行业年平均利润率一直在滑坡,比上年同期相比,行业平均利润率下降了3.57%。由此可见,小企业队伍开始萎缩,产业效益开始下滑。
在国家统计局数据中,2008年1~11月服装行业实际完成投资、施工项目数、新开工项目数、竣工项目数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为21.77%、-1.8%、-9.44%和4.92%,几项增幅指标分别较上年回落了约19%、26.5%、27%和41%。数据显示,行业投资增速下滑,特别是新开工数量明显下降已成为事实。
在2008年,衣着类商品出厂价格指数始终保持上升趋势,而消费价格指数却一再回落,两者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消费价格指数全年基本围绕2%幅度下降,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则以2%左右的幅度上升。国内市场的低迷,服装类消费增幅的下降,必将令服饰类消费结构生变。
受国际消费市场的萎缩,海关统计2008年本土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分别为1197.90亿美元和295.52亿件,同比分别增长4.1%和下降0.37%,增幅分别比2007年同期回落了近17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剔除汇率因素,2008年我国出口同比实际下降了2.60%。
三面突围 势在必行
2008年以来,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大幅下滑,服装出口整体萎缩,行业效益出现负增长。而今年一季度,行业开局基本稳定,前两个月服装生产34.55亿件,同比下降6.6%。出口146.17亿美元,同比下降11.07%。3月份以来,服装出口呈现正增长,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初步遏制行业经济运行下降的趋势,而内需市场也将是行业平稳运行的重要支撑。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凯在会上谈到:“中国产业提升空间很大,尤其是要从跨国供应链低端走向高端。但我们目前资源和环境、成本压力很大,中小企业更是缺少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支撑,很多企业自主创新、自有品牌建设以及研发、营销模式创新任务依然很繁重。”为此,王天凯为在座企业家提出了三方面突破的建议: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自主创新的自有品牌,尤其要建立一批在研发和营销方面有所作为、对行业有示范作用的骨干企业;推动区域经济调整、形成比较优势建设,从而更快地使中国从服装大国走向服装强国。
不确定年的产业预期
目前,企业生存发展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是降低成本和差异化竞争。控制和降低成本成为各企业重点攻关课题。引进先进设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采用节能降耗设备节约能源使用以降低成本的做法已经在服装行业中悄然兴起。为此专家预测,2009年,在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刚性上升的情况下,既能提高产品质量又能节约人力、物力使用的先进设备的引进将再掀高潮。
“今年,压力之下,确实为既能提高产品质量又能节约人力、物力使用的先进设备的引进提供了上升空间。”蒋衡杰如此预测。
2009年,我国服装市场将在拉动内需政策鼓舞下加速发展,而市场细分将向纵深发展,从产品品类、产品档次、产品功能、产品营销模式、服务人群分类、服务区域分割等各个方面加以细分。企业将更加注重挖掘新市场,产品研发更具明确针对性。“市场细分并不意味着企业和品牌将大量增加,相反,随着精细划分而各需求区间有效需求变窄,竞争将更加激烈,淘汰性更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整合的加速在所难免。”蒋衡杰补充着自己的观点。
虽然,2008年金融危机和地方政策导向变化等因素导致部分服装企业关停,但“劳工荒”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熟练工”依然存在缺口加大的隐忧。对于这一问题,蒋衡杰认为,企业应通过推动政府间合作、推行行业职业培训等方式努力解决有效劳动力供给和储备问题,同时,行业也将积极开展国际间合作、产学研合作。
“尽管欧美特保已结束,但国际业界并没有放弃对中国服装产业再次提出出口限制的努力。反倾销、反补贴等手段可能被提上日程,产业安全预警体系的正常运作事关重大,这些都需要我国加强行业外交力度,提高行业外交能力和效率。” 针对于较为悲观的国际经济形势分析,蒋衡杰预测认为针对我国服装产业的贸易保护措施将主要是技术壁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