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是纺织大省,但“多有铺天盖地,少有顶天立地”的现状以及企业点多、分散等问题,让这个纺织大省在产值上与全国强省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在当前外需锐减、内需不旺的困境中,河北的纺织工业如何突围“大省尴尬”,进而实现纺织大省向纺织强省的成功跨越?
产业升级:
纺织工业增加值5年内要翻番
订单的多寡直接牵动着企业发展的步伐。“目前的经济形势给企业资金运转带来很大压力。”石家庄常山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邹晓珊说,他们的产品80%以上是出口。年初的无锡订货会上,常山只拿到1亿元订单,而以往至少能拿2亿元以上。
河北省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耿蜀平说,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有1337家。受金融危机影响,纺织行业目前大约2/3的企业不赢利甚至亏损,1/3的企业艰难支撑,利润率也仅在6%至8%之间。今年一季度,河北省规模以上纺织亏损企业有181家,亏损企业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8.3%,几乎涉及到所有产业门类,亏损总额为1.92亿元,同比增长48.57%。
耿蜀平表示,在当前这个外需锐减、内需不旺的困境中,比订单更让人担忧的是:纺织工业多年来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日益显现。
就在这个背景下,河北省满怀信心地划定了“由大到强”的目标:到201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30亿元,年均增长14%;出口年均增长12%。2013年,工业增加值达到700亿元,比2008年增长近一倍。
业内人士认为,实现河北省纺织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关键还在于“解决结构性问题”——高端产品供应不足,低端产品产能过剩。
“如何让纺织工业增加值5年内要翻一番?”河北省社科院经济所副研究员、河北企业竞争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东说,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要成为当前和今后纺织工业的发展主力。“我们总不能一直停留在给毛巾厂提供原料的水平上吧?”
品牌突围:
加速纺织行业华丽转身
在加强技术改造的同时,邢台方圆纺织印染集团的发展路程,则为身处寒流中的纺织企业指出了另一条出路:品牌突围。日前,邢台方圆集团的“麦迪生”荣获河北名牌产品。方圆集团总经理宋希田表示,如今“麦迪生”床品已经进入北京近百家大型超市,专营店也遍布省内主要城市。“今年我们还要争创中国名牌,争取品牌贡献率占到销售收入的30%以上。”
据了解,目前河北省纺织行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2个、河北名牌产品90余个。但与先进省份相比,河北省仍以初级加工、贴牌加工出口为主,技术含量、自主品牌比重很低。
“纺织新政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开发自主品牌。”河北省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耿蜀平说。
就在这个行业订单锐减的背景下,在石家庄东开发区,一家名为“东方丽人”的家纺企业,却生意红火,缝纫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总经理岳丽丽说,去年一年,公司与其他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企业相反,其出口订单不降反增,同比上年还翻了一番。“河北纺织要以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为突破口,支持重点企业实施品牌建设工程,建设和完善创意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品牌推广中心。”耿蜀平说,今后要重点抓好大羽羽绒服、比琦服饰、童泰童装、麦迪生家纺、东方丽人家纺等一批品牌建设。
产业聚集:
合力打造市场竞争优势
石家庄常山纺织整体搬迁改造、优化升级项目是石家庄纺织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战略调整。该项目依托正定纺织服装基地规划建设,被列入河北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进展顺利,据了解,目前首期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
事实上,常山纺织在此次搬迁升级的过程中,尝到了产业聚集的甜头。
由于纺织服装基地的政策优势、聚集效应,在整个行业一片萧条的2008年,常山纺织仍然表现不俗: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0多亿元,利税2.82亿元,出口创汇近3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08.42%,纺织品产销率达100%,试织新品近1400个。
王东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继续靠产业扩张带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已基本结束,经济发展正向整体素质提高的新阶段过渡。“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须按照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新要求,尽快进行产业组织创新,推进产业集聚,合力打造市场竞争优势。”
事实上,河北省的不少地区,已经在品牌的带动下,开始显现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清河羊绒产业的巨变,让人看到了清河由“羊绒之都”逐渐走向“纺织名城“的提升过程,也看到了河北纺织业做大做强的方向和希望所在。
据悉,清河羊绒深加工发展之初,就是靠“贴牌加工”淘得了发展的“第一桶金”。然而为从根本上提高竞争力,清河近几年明确提出走品牌之路。在大力引进鄂尔多斯、鹿王、雪莲、珍贝、恒源祥等众多知名品牌的同时,正在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目前,除鸿运公司在上海,兆君集团在内蒙古创出“皮皮狗”、“兆君”两个中国名牌外,清河还先后培育出了“雅宝思蒂”、“鑫达莱”、“特暖王”等6个省级著名商标……
而河北宁纺集团,也依靠自己的“中国名牌”产品——灵音牌染色灯芯绒,利用此次南方订单转移之机,积极拓展服装加工产业,吸引了多个国内名牌合作,不仅促进了集团服装加工业大发展,也带动了当地一批协作厂家共同繁荣。
“产业聚集还能有效解决同质化问题。”业内专家认为,当前纺织行业陷入困境的本质是同质化产能严重过剩,经济危机与外部需求大幅萎缩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据预测,今明两年至少有30%以上的过剩或落后产能需要逐渐淘汰。政府在为行业“救急”的同时更要着眼长远,通过一系列政策鼓励部分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防范将来再制造新的潜在危机,同时也要大力支持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