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冲击了我国外贸依存度高的丝绸产业。海关统计资料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丝绸商品出口总量同比下降18.12%,其中蚕丝类商品出口总量同比下降25.1%。在沿海一些地区,小型丝绸面料生产企业纷纷倒闭,外向型骨干丝绸服装企业80%停产或开工不足。
与沿海丝绸企业不景气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绸都”南充丝绸业于“危”中抓“机”实现发展。2008年该市丝纺服装销售收入98.5亿元,同比增长30.88%;今年1至5月,该市丝纺服装销售收入53.75亿元,同比增长42.5%。
调整策略拓展非洲及印巴市场
南充规模以上丝绸企业中,没有一家停产,没有一家裁员,没有一家降薪。
“订单排到了8月,机器满负荷运转。”在六合集团繁忙的车间里,公司副总经理黄裕君一边巡检,一边向记者“报料”:今年1至5月,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3亿元,利润和上交税金同比分别增长14.66%和11.65%。“3月底,厂里新安装242台平缝机,企业年生产服装能力达250万件(套),服装产销量同比将增长80万件(套)。”
顺成纺织品有限公司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46亿元,出口1056万美元,创下历史佳绩。今年上半年的生产订单已排满,确保“按时交货”是企业最操心的事。
南充丝绸业大好形势,得益于该市未雨绸缪调整市场营销策略。
早在全国各地茧丝绸产品抢占欧美高端市场时,南充果断调整思路,将外贸出口重心从欧美向非洲及印(印度)巴(巴基斯坦)市场分流。如今,南充茧丝绸产品出口到非洲、印巴市场的份额已占50%以上。在金融危机中,非洲、印巴市场受影响较小,相对稳定,南充丝绸企业受冲击也小,其中,对印巴市场出口同比增长92%。
产业扶持既保“过冬”更要“迎春”
前不久,国家茧丝办、丝绸协会领导到南充考察时感慨:没想到南充茧丝绸产业发展得这样快。
作为全国四大蚕茧基地之一、十五大丝绸生产出口基地之一,以及四川最大的丝绸工业中心,南充丝绸产业发展有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南充将丝纺服装产业作为四大优势产业,着力扶持培育。成立丝纺服装产业推进办,支持企业发展;通过承接实施“东桑西移”项目和配套推进蚕桑“百万工程”等,大力夯实产业基础。到去年底,南充桑园面积达99万亩,桑树8亿株,良桑率达75%;在全市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发展模式,开辟农、企合作新路子,促进了丝绸企业茧源质量的快速提升和蚕农收入的大幅增加。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南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和职能部门、行业负责人深入企业专题调研和现场办公达30余次。今年,该市3次召开专题会,研究蚕桑生产和桑、茧、丝绸综合利用开发,积极应对危机,保护生产积极性。
一项项扶持举措陆续出台:企业春节加班费由政府来出,仅此一项南充市政府支出100多万元;一季度政府向企业投入技改资金1000万元,全年计划投入5100万元,大大超出去年;市、县两级党政和行业主管部门深入企业解难鼓劲……
为促进丝绸产业发展升级,南充大力挖掘、弘扬丝绸文化,提升品牌影响力:今年初,该市通过“中国绸都”的复审,继续保持“中国绸都”称号;在嘉陵区投资5000万元,打造中国西部茧丝绸交易中心,目前已有5家企业入驻;展示南充丝绸行业发展历程的丝绸博物馆、丝绸主题公园、丝绸大道正在抓紧建设;紧扣蚕桑丝绸文化打造“千年绸都第一坊”,已成为该市一大景点;刚刚获批“中国绸都·丝绸第一镇”的高坪区都京镇拟以六合集团为核心,通过整合资源,在嘉陵江边构建集桑、蚕、茧和丝绸文化为一体的工业旅游基地;已建成1000亩城南工业园区,来自深圳等地的12户丝纺企业入驻;计划举办“中国绸都”南充丝绸文化节,进一步扩大“南充丝绸”影响力。
政府的大力扶持,为南充丝绸业“过冬”提供了保障。
抱团取暖抢抓“让”出来的订单
有了政府大力扶持,南充丝绸企业全力应对危机,寻求新的发展突破口。
去年12月初,该市茧丝绸服装企业负责人汇聚在六合集团,共商发展之道,“抱团”应对危机,企业家们信心倍增。
沿海大批企业身陷困境而“让”出市场份额,成为南充企业承接订单的良机。去年上半年,六合集团捕捉到“年底整个行业可能要出现波动”的信息后,一方面苦练内功抓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大规模走访客户增强联系。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时,六合集团的沿海大客户不降反增,10余家丝纺服装企业选择与六合集团合作。
去年下半年以来,南充茧丝绸服装产业承接“转移订单”近7亿元。
以欧美市场为主的四川依格尔公司在外销市场骤降的情况下,大胆突破传统营销模式,通过在淘宝网上开店销售和在各地开办零售店等形式,千方百计扩大内销。今年1至4月,依格尔外销下滑15%,内销却增长20%。
南充市嘉兴丝绸公司、阆中蚕种场等企业还在延伸产业链,实现产品多元化方面下功夫,开发出桑叶枕、丝绸书画、真丝绒毯、雄蛾醋等产品。如今,嘉兴丝绸公司新开发的高附加值附属产品销售收入已占总收入的30%,有效增强了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