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童装产量增速较快。随着婴儿服装配额的取消,从2002年开始,江苏、广东、上海、山东几个出口大省的童装生产明显增加。2003年全国童装总产量已突破11亿件,比2000年增加50%。然而,在童装总量快速增长、聚集地态势渐趋明晰、产业日益成为解决就业、致富一方的成长性经济的同时,我国各童装聚集地也面临着新的选择。
企业遍地开花
统计数字显示,广东童装产量已连续两年超过3亿件,占全国童装总产量的30.55%;浙江省童装产量约为2.3亿件,占全国童装总产量的22%左右,该两省的童装产量占到全国半壁江山。江苏、福建、山东、辽宁、湖北、上海、天津等7个省市的童装产业分别占全国童装总产量的9.65%、8.14%、5.53%、3.62%、3.31%、3.26%和2.76%。这7个省市的童装产量约占全国童装总产量的36.27%。
由此可见,我国童装生产集群化态势十分明显,其中,犹以广东佛山和浙江织里两大童装产业集群发展迅速。浙江织里镇童装生产企业约6000家,年童装产量1.2亿件,产值300亿元,拥有童装、棉布等六个专业市场,年市场成交额93亿元。佛山环市镇拥有童装及相关企业2300家,童装年产量达1.7亿件,年生产总值在35亿元以上,出口创汇达2000万美元。另外,在江苏常熟、福建石狮都出现童装企业聚集现象。常熟是以外加工为特点的企业集群,而石狮童装则是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依托的企业集群。这些地区都具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和增长潜力。在童装的主要产区中,品牌集中度最高的是上海、北京和深圳。其中上海童装品牌数量和知名度都在全国位居榜首。
在成人服装竞争激烈、一些大类品种增长趋缓的形势下,童装产业发展除了产量增幅最大的福建省,浙江、山东、湖北、广东也都有不俗表现,同比分别增长13.00%、11.7%、10.99%和8.00%。云南、甘肃两个西部省份的童装产量也有大幅提高,表明西部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童装产业形成新的聚集地展示了空间。
产品良莠不齐
由于童装所需设备简单,技术要求不高,投资规模不大,投资回报相对乐观,一般的童装企业准入门槛较低。这使我国童装产业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即100人以下的生产规模成为童装企业的主流;个体投资的家庭式生产仍占有绝对主体地位;大量以批发市场销售为主的劣质、低档、无品牌、无环保保证的产品也蜂拥而出。
这种情形,更多地发生在具有成本优势的童装生产聚集地。原创不足、习惯抄袭,众多企业挤在同一通道,靠广告宣传或低价竞争抢夺空间有限的利润,并对真正高质量、高品位、个性化的童装品牌造成威胁,也使本区域童装企业平均利润率下降,对聚集地自身的信誉和发展也构成负面影响。
呼唤错位竞争
目前,一些出现在大中城市商场或专卖店的童装品牌,正在通过自己的原创型、个性化、绿色环保和市场细分化,让自己从低价竞争的层面上脱颖而出。近年来,这个层次的品牌成为投资的热点,许多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投资者敢于高起点涉足该领域,并直取大商场或专卖店。不仅娃哈哈、太子奶等业外企业相继进军童装产业,美国著名快餐连锁“麦当劳”今年开始全球同步运作,叩响了中国童装高端品牌市场的大门;一些成人装生产企业和纺织类上市公司也向国际化童装品牌层面延伸:杉杉的童装品牌小杉哥、森马的童装品牌巴拉巴拉、华联集团的“维欧佩尔”(Veaopel)等,都在尝试一条经营文化和国际合作的路线。
业内人士认为,以批发市场销售为主的低档产品竞争相当激烈,盈利空间已极其狭小,企业淘汰率非常高。那些仍未拉开档次、形成特色的童装聚集地必须加快培育和吸纳设计人才、建设现代化信息系统,并适当地推动小企业之间以品牌为纽带的组织结构调整,快速建立起自己不同层次的品牌集群。
来源:中国纺织报 本网责编:Smi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