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竞争中,武汉服装产业迅猛崛起,曾有引领国内区域服装经济之势,以至国家有关部门一度想将武汉建设成为中国女装的中心。但随着各地服装产业的发展壮大,在国内率先打出区域品牌的汉派服装却显得有些技不如人.昔日一些知名的汉派服装品牌消失了,昔日汉派服装控制的一些市场制高点易主了,曾被引以为豪的地域服装品牌,在市场上成为急功近利、抄版仿样、低档大路货的代名词 武汉为什么没能成为中国女装的中心?制约汉派服装向高品质、高知名度品牌、高竞争水平产业发展的根本是什么?记者在与社会方方面面的探讨中发现,武汉城市的个性文化是影响汉派服装发展的关键。
有着“九省通衢”之特殊地理位置的江城武汉,易受四面八方文化的影响,在领悟东南西北风中,武汉人开阔了视野,并由此形成了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都市文化。就服饰消费而言,从模仿上海时尚,学习福建搭配,到跟随广东装扮,引进香港流行,接受新生事物快成了武汉时尚消费的一大特点。这种独特的个性文化,对在武汉制造时尚的服装人来说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武汉服装企业在推陈出新中有着无穷的活力。什么流行生产什么,什么好销经营什么,武汉服装厂商和品牌在竞争中总能迅速适应市场的变化,并保持着一定的生机、当消费者崇尚海外品牌的风气逐渐上升时,各种在美国、香港、台湾注册的服装品牌,从法国、意大利引进的品牌,似乎一夜之间在一些武汉服装厂商的手中纷纷诞生,就是极好的佐证。
一从武汉的城市组成看,汉口、武昌、汉阳等三个不同特色的文化空间组成的三镇,不仅能在不同文化的共存中相互影响并始终保持其相对的特性,而且对早年在武汉形成的商业码头文化的巩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用辩证眼光分析,这种在市场竞争中能起一定激励作用的都市文化,在另一方面又极大地影响了汉派服装的发展。
急功近利、缺乏长远发展眼光的经营理念,在汉派服装企业中始终占至上风:哪种面料好销就一窝风地都用哪种面料;哪种款式好卖就家家都日夜加班地仿制;哪种经营方式来钱快就个个不顾自身条件都学哪种方式。受这种没有个性的“个性”文化影响,众多反派服装厂商都挤在极为有限的、狭窄的同类市场上,为夺得一杯羹,大家只好打折降价挤兑对方,只好相互挖对方的人才和墙角,结果是互相残杀,两败俱伤。受这种没有个性的“个性”文化影响,汉派服装厂商习惯各自为战,谁也不愿和同行一起携手共进,家家都小而全地扩张发展,人人都想当鸡头,从而使生产成本可大为降低的专业化加工企业在武汉服装界难以生存,服装产业链在武汉始终难以构成,汉派服装在市场上伸出的手指难以攒成拳,汉派服装始终难以走出低水平延伸的困境。
这种没有个性的“个性”文化,实际上表现出了武汉市文化个性的不成熟性,时尚文化的缺乏内涵,具体在服饰消费上表现得十分鲜明 如武汉人穿时装,难以显现出北京人的大气,上海人的雅气,广州人的豪气,香港人的时髦个性,反而在追风中将有着深厚文化底韵的楚风汉韵丢失了,武汉的时尚消费主体在服饰消费上盲目跟流行的风气较重,一些缺乏个性的装扮因对时尚的把握了解不深,则表现得较为落后。
于是,高档面料市场在武汉始终难以建成,国内各名牌服装企业最新的产品不敢最早在武汉亮相,武汉消费者曾引以为豪的汉派服装,很难在市场竞争中长成一、二株服装行业的参天大树,更难在时尚消费中引领一方潮流。
武汉城市文化的多元化,不应该是一种没有个性的”个性”文化,包客性作为武汉文化个性的特点,也不应是一种域外文化的大拼盘。都市文化只有在推陈出新中才有活力,武汉的个性文化,是需要一大批武汉的物质文明建设者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不断创造和提炼,是需要一大批武汉的精神文明建设者在广泛吸纳海外时尚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和升华,才能最终形成鲜明的地域个性和城市特色,才能使文化真正成为都市的品牌。(毛生辉)
来源: 中国服饰报 编辑:flor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