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波及到时装行业。一些分析师认为,现阶段,时装流行奢华风格,其实是经济不景气的典型标志。
奢侈品牌一直号称自己是在萧条市场中里最抗“跌”的商品,但在这一次金融危机影响下也不免会感受阵阵寒意。《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一位投资商打电话给游艇公司,问能否取消他先前订购的价值2500万美元的游艇。而在英国,由于顾客群不断缩小,英国高级定制时装生产商哈迪·埃米斯濒临破产。
奢华反衬萧条
英国著名服装设计师哈迪·埃米斯创立的同名品牌流着“蓝血”——埃米斯本人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御用裁缝长达数十年。
1945年,埃米斯创立了这一品牌,专为上流社会女士制作高级时装。1951年,当年25岁的伊丽莎白公主第一次尝试埃米斯的服务,要求制作用以访问加拿大的服装。自此,女王穿着埃米斯服装近半世纪。为奖励埃米斯,女王授予他爵士身份,颁发王室供货许可证。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贝博物馆纺织和时装馆负责人埃德维纳·埃尔曼说:“埃米斯能让顾客看上去非常棒……他把英国社会理解透了。”
埃米斯在美国也取得成功,他设计的高级定制时装可以与法国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媲美。
但定制女装客户群日渐萎缩。尽管埃米斯的设计依然经典,但无力挽回大局。埃米斯2002年退休离开公司,2003年去世。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时装讲师阿利斯泰尔·奥尼尔说:“埃米斯充满人格力量,他死时,公司也有一部分跟他去了。”
最近几年,哈迪·埃米斯公司连年亏损。今年4月开始,拥有哈迪·埃米斯公司49%股份的阿雷夫品牌有限公司为哈迪·埃米斯公司注入资金150万英镑。但9月下旬,阿雷夫表示已“无法提供必需的帮助”。哈迪·埃米斯陷入困境。
哈迪·埃米斯的命运不是个案,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许多奢侈服装品牌在悄悄调整战略。流光溢彩的巴黎时装周5日落下帷幕,各大品牌精彩的时装秀无法掩饰时装业的潜在危机。
一些分析师认为,现阶段,时装业面临尴尬。《时尚芭莎》杂志美国版总编格伦达·贝利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说:“历史上每当人们经历困难时期,时装总是会表现其奢华一面。每个人都想做梦。”
英国《卫报》报道,已经有一些时装品牌和商店遭遇困境。受影响最大的是一些与房市联系紧密的零售商,包括窗帘经销商罗斯比以及在商场营销的品牌MissSixty等。
这些景象,正在印证经济学家所总结的“土豆现象”:饥荒、大萧条来临时,土豆的需求和价格反倒上涨。因为“当需求和消费削减的时候,先削减的是奢侈品和高档产品,但必需品和物美价廉的产品需求反倒上升。”
亚洲一度成为奢华新宠
过去5年间,随着亚洲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亚洲跃升为全球最重要的奢侈品市场之一,为奢侈品牌的利润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新动力。然而,在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有迹象显示,今年奢侈品在亚洲地区的销售额在下降。
这一现象已引起奢侈品销售商的忧虑。不过,也有奢侈品牌指出,判断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对亚洲奢侈品市场造成负面影响为时尚早。
奢侈品在拉丁语中是“闪闪发光的东西”,指的是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奢侈品消费成为有钱人的象征之一。像路易·威登、卡地亚、劳力士、欧米茄等都是亚洲人追捧的奢侈品牌。
奢侈品牌顾问拉达·查达表示,过去5年间,亚洲为路易·威登、古姿、劳力士等奢侈品牌带来了极大的利润增长。“亚洲对于奢侈品行业保持必要的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查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去年的一份数据显示,日本以41%的市场份额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但有迹象显示,亚洲股市暴跌和亚洲各国存在的经济问题已影响了亚洲人对于奢侈品牌的胃口。
最近,香港一位收费很高的发型师在给人做头发的时候,开始向客人推荐剪短头发,以这种方式来保持客人的回头率。
日本零售商日子也不好过。根据日本百货公司联盟的数据,跟去年同期相比,今年8月份,百货公司的销售量下跌了3.1%,是连续6个月以来的持续下滑。
一位刚从新加坡一家Gucci专卖店走出的日本游客表示,她原本计划在新加坡旅游期间花3000新币(折合2000美元)购买名牌产品,但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她减少了预算。“现在全球陷入经济危机,我要是买得太多会有愧疚感。”她说。
尽管已出现一些负面迹象,但一些顶级奢侈品牌仍坚持认为,作出全球金融系统的崩溃会抑制奢侈品消费的判断言之尚早。
在印度,筹划了两年的新德里Emporio购物中心近日开业,成为印度第一个奢侈品高级购物中心。查达说,这里的工作人员看起来很有信心。但查达观察到,该购物中心只有一半的地方进驻了品牌店,另外一半还空着。
有专家指出,Emporio在未来半年内的走向是亚洲地区能否克服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保持奢侈品牌销售龙头地位的试金石。
富豪们财富大缩水,刚刚有了点闲钱的中产们感觉也好不到哪儿去——资产越多意味着贬值的部分越多。这两个奢侈品消费的主要群体无需盯紧荷包过日子,但是消费降级却是免不了的事实。在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预期中,人们的消费变得更为保守,或者说是更为理性,大手大脚购置一些非必需品的日子正在远离。
奢侈品行业也在主动求变。在刚刚过去的米兰、巴黎时装周上,那些之前奢华或前卫到不可收拾地步的服装已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更趋保守和经典的服装、配饰设计和颜色运用,因为这类服装经得住潮流的冲击,可以多穿个三年五载。时尚观察家指出,这种“投资型时装”的出现正是奢侈品在当前金融危机下尴尬与慌乱的反映。
各大一线奢侈品牌已经耐不住冷寞,悄然在官方网站上推出折扣活动,如很少打折的国际知名品牌Mayle开始将早秋系列打出6折优惠。此外,Chanel、Gucci、Fendi、Prada等国际一线大牌的联合品牌样品也以低至3折的价格出售。
中国市场:救命稻草?
英国路透社记者(TyraDempster)最近在一篇报导中说,世界经济在衰退边缘挣扎之际,很多奢侈品公司开始在中国寻求救赎之路。
实际上,近年被全球奢侈品集团极度看好的中国市场也难独善其身。有中国高端消费需求晴雨表之称的上海奢侈品展,今年似乎也少了很多往年的喧嚣,销售额远低于去年,展会上最昂贵的那条标价700万元人民币的钻石项链更是无人问津。
在上海恒隆广场,LV的专卖店依然算得上是人头攒动,店员“现金还是刷卡”的问话不绝于耳。这个一望而知的奢侈品牌,对于喜欢炫耀性消费的国人来说仍然有足够的吸引力。或许就有人觉得,在人人都有意节衣缩食的时节里奢侈品的亮光才够炫目呢!不过那点亮光传递的是寒意还是暖意,不同处境的人还真是有不同判断。
北京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TOPESSENCE)开幕,云集了众多世界顶级奢侈品牌。尽管在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很多工厂日子也不好过,但众人仍看好这个世界人口大国。
“对于奢侈品牌来说,这个新兴市场十分重要,如你所知,虽然世界经济处于衰退,但中国人还是对奢侈品很有热情。”一位奢侈品牌发言人说,“大多数品牌在这个市场表现积极,而在欧美市场的很多地区都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