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除人民币升值的风险外,今年各种纺织服装生产成本亦徐徐上升。
原材料价格:棉农植棉意欲转淡、天气恶劣影响、棉农惜售等因素,均令棉花价格自2009年一路攀升,加上印度(中国的最大的棉花进口国)曾于4月19日起,暂停棉花出口近一个月,促使全球棉花供应更为紧张。7月5日国内棉花“328指数”为18371,比2009年同期上涨43%左右,比年初上涨约24%。而据中国商务部表示,今年三月份以来,由于棉花价格持续走高,一些规模较小、资金量不大的企业已停止接单。
运费﹕反映海运运费指标的(波罗的海干货指数),自今年二月起持续攀升,至5月27日,指数上升至4156(为年内最高点),随后虽然有较大幅度的回落,但已令业界的成本负担增加。
劳工成本﹕今年二月初,江苏省带头上调最低工资后,中国加薪潮逐步由南部向内陆省市蔓延,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天津、山西、山东等14个省市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都在10%以上。其中广东省平均上调幅度更达21.1%。
积极部署 应对挑战
部分服装生产企业面对成本增加,可能会铤而走险,在产品质量上“将货就价”,甚至千方百计地“钻空子”找出各种“帮补”经营之法。而下游的服装零售商,一方面要面对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另一方面又要保证产品的价格及质量,更不要说要解决店员工资及店铺租金上涨的难题。对此,零售商需对下列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作出部署:
1.加强监控工厂面料
近期,多个服装品牌产品质量被验出质量问题,当中更包括外国著名品牌。面料的质量问题,是服装产品质量不合格最大原因。故零售商必需留意,加强对面料质量的把关,由“品质控制”升级为“品质保证”管理。
2.关注厂商销售“剩余货尾”
最近,国内的网上销售愈来愈流行,亦见愈来愈多生产厂在网上兜售“已剪牌”的剩余货尾,以求在网上市场分一杯羹。
而有部分出口厂商亦反映欧洲订单急剧下降,在多个外贸服装市场上,“外贸原单服装”字样的挂牌几乎处处可见,显然愈来愈多原本出口原单服装,出现了大规模转内销的现象,且价格也大幅度“跳水”,预料厂商在经营愈见困难的情况下,手头上所有的“剩余货尾”,也会推出市场售卖作“帮补”,零售商应加强对工厂此方面的规管。
3.加大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南亚采购网络
广东省的最低工资于今年5月1日起,平均上调20%;加上珠三角及长三角地区政府有意进行产业升级,逐步由低技术且劳动密集的工业(如纺织业),转型至高技术产品发展(如电子产品行业),令珠三角的纺织服装生产厂经营更加困难。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亦刚发布《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显然中央亦希望能帮助业界将产业转移及升级。
目前部分零售商和贸易行已加大在内陆城市的采购,甚至建立生产及物流中心。亦有企业逐步将“基本产品”的订单,转向其它劳动成本较低的地区(如越南、印尼、孟加拉等)进行生产,以获取其它亚洲地区劳工成本较低之利。
4.慎防工厂欺诈舞弊
今年出口前景仍未见明朗,而愈来愈多工厂转做内销。此等情况下,容易滋生欺诈舞弊的情况:如工厂希望藉贪污行贿来“获得订单”,原料供应短缺下,质检、收货期通融一下,以及泄露其它工厂的报单价的机会大增。故此亦是业界须要加强管理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