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国际组织,全球范围约有20万个企业持有认可的IS09000质量体系的认证证书,可以说ISO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范的、权威的质量认证体系。
IS0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在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系列标准,目前已被80多个国家等同或等效采用,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第二个管理性系列标准,涉及环境管理、环境审核、环境标志、商品生命周期等国际环境的许多焦点问题,是一个国际化、规范化的环境。管理标准最为重要,它要求组织在其内部建立并保持一个符合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由环境方针、规范、实施与运行、检查和纠正、管理评审等5个部分的17个要素组成。
除了对进口服装制定一整套技术标准外,发达国家还将绿色壁垒延伸到进口服装检验及环境标志认可方面。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实行环境标志认可制度。德国最早推行”蓝色天使”标志,美国于1988年开始实行”能源之星”绿色标志;1995年3月荷兰使用“生态标签“;1999年3月欧盟要求纤维、服装和鞋类产品要贴上欧洲环保标志;发达国家关于生态纺织品服装的绿色标签还有很多,如OEko-Texl00,许多产品必须带有这些标签方可进入该国市场。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瑞典、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并趋向协调一致,相互承认,使发展中国家服装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步履维艰。同肘,发达国家利用高新技术、高灵敏的检测设备,进行精密分析,高标准,严要求。禁止所有可能致癌的印染物质在纺织品服装中使用。这些苛刻的要求是发达国家以环境、健康为前提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纺织服装施加压力的保护色。无论从下面的出口产品受阻还是横在我们面前的绿色贸易壁垒,技术版请教了在此方面颇有研究的服装学院老师王永进和以出口服装为主的加工型企业北京圣瑞制衣的总经理施芳及相关资料,列出相关色彩以示警戒。
红色警戒到譬惕
几乎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听说了这样的消息,江苏某集团出口德国的一批针织品被处以16万美元的罚款。而另外一家公司出口欧盟的30万件夹克被迫回销,理由都是因为这些服装没有达到生态纺织品标准。我国经济贸易加入WTO,配额制度的取消无疑是个喜讯,但是以绿色贸易壁垒为新形式的阻碍也日益成为更多服装加工企业的”心病”。而越来越多的ISO质量认证体系也逐步发展起来,象出口国际商会、贸易促进委员会、以及以出口美国为方向的CCUS。
纺织品在加工生产过程尤其是印染加工过程中,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有一部分有害物质残留其中。某些生产厂家为节约成本,使用含有甲醛的抗菌整理剂对纺织品进行抗菌整理,这不同程度地导致产品残留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甲醛。一旦这些纺织服装产品被加工成服装或者是直接出口到国外,查出过量的甲醛残留物,将予以没收、销毁,其经销商甚至要承担法律责任。
绿色贸易壁垒到绿色通道
虽然服装产业的发展前景总体上比较乐观,然而许多发达国家仍会通过技术贸易壁垒来遏制中国服装贸易的发展。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通过制定一系列环保标准,对来自国外的商品加以限制的行为。人世后,发达国家必然会利用自身技术和环境优势,将环境保护、安全卫生等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政策武器,使我国服装出口贸易面临严峻挑战,这种新的技术贸易措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日本的《产品责任法》规定,对皮肤伤害、异物混入、燃烧事故、染色不良造成的特殊事故等服装成品缺陷,受害者可申请赔偿。欧盟禁止在棉花种植过程中使用含有有毒金属化合物的杀虫剂。1999年1月1日起,使用含有致癌芳香胺的118种偶氮染料的成衣、皮革、服装、床上用品、家居布料等不可在德国市场上销售。德国对禁用的118种有害偶氮染料分解出的22种芳香胺化合物的测定,采用先进的CC-MC法。对婴幼儿服装中游离甲醛的限量,日本通产省及纺织检查协会规定必须小于50PPM,某些产品甚至小于20PPM。再如对重金属十大类中,对直接皮肤接触的限值,砷、钽分别为0.2和0.8PPM,在纤维聚合过程中要求有机化合物的释放量不能超过1.2克。欧盟国家利用高压液相色谱仪(HPLC分离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如果是1509000质量体系认证关乎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拓展,而IS014000则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尤其在中国即将人世的大背景下,它直接关系到出口创汇贡献最大的服装行业的发展,因为人世后中国服装业的发展通道并非因国际服装市场取消贸易壁垒。据中国服装协会统计研究表明,国际上非关税贸易壁垒的种类多达160多种,其中的”绿色贸易壁垒”是重点壁垒,对生产出口低附加值产品的企业来说影响极大。现在我国服装进出口配额和关税这两项贸易壁垒尚未取消,”绿色贸易壁垒”现象却不胜枚举。我国服装业正大力推行环境标志认证,开辟服装出口”绿色通道”,目前”杉杉”、报喜鸟”等服装企业已首批通过环境标志认证。
灰色漠视到重视
据联合国统计署提供的数据表明,1999年全球绿色消费的总量达3000亿美元,84%的荷兰人,89%的美国人,90%的德国人在购物时会考虑消费品的环保标准。新世纪坏境保护浪潮的兴起,必将影响到国际服装市场,特别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通过制定各种环境标准、环境法律、法规,建立起一道道限制和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保护本国服装市场竞争力的”绿色贸易壁垒”。其主要特征表现如下:有关绿色服装环保要求的法规严明,项目众多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和健康为前提,通过制定各种环保法律法规强化环境安全,使得绿色壁垒成为服装贸易中新的保护网,对我国出口的服装产品提出种种近乎苛刻的条件,造成我国服装出口频频受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18736家企亚获得18833张带有国家认可标志的ISO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其中纺织服装产品专业类别的证书463张,仅占全部有效证书的2A6%。这是因为ISO质量体系认证要求企业本身就要有一定的规模和管理基础,而服装企业由于门槛比较低、民营企业占主导的特点,相当部分的服装企业管理意识落后,管理基础薄弱,技术力量单薄,这就增强了服装企业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的难度。据王永进介绍,要使IS09000标准得到成功的运用,企业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首先决策层,因为ISO质量体系咨询和认可需要5-8个月的时间,企业要为此付出很大的精力。其次,企业要有一定的管理基础,且要有一支文化、素质较高又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要有经过培训、掌握IS09000基本知识的骨干力量,这在服装企业尤其欠缺。另外,企业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同时也要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
这些以环境为由的贸易技术壁垒,客观上为发达国家保护本国服装市场提供了合法外衣,使那些环境标准较低,特别是受资金、技术限制的发展中国家服装出口受到严重损失,削弱了其竞争实力,很难在国际服装市场上立足。而对国内的中小企业以生产批发为主的内销型加工企业,更多的是看到眼前的市场,而忽略到自身产品的质量,当然这与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不无关系。王永进老师介绍说,现在更多的企业尤其是集团运作的大企业都以通过IS09000以及各项质量体系认证当作企业发展的绿色通道。浙江的“茉织华”就曾于去年与今年获得世界纺织品前两名的排位。 夏商/服装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