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政策的调整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让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逐渐回归平稳。展望2008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形势,中国海关总署相关官员表示,“喷井”时代已经结束,预计明年将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格局。
外贸政策调整 出口增速减缓
基于特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纺织品服装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出口的强势项目。自2003年起,中国纺织品出口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出口额不断攀升,短短数年间便从2003年的790亿美元增长至2006年的1440亿美元。尤其是2006年,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达到了1620.6亿美元,同比增长22.6%,占全国货物贸易总额的9.2%。其中,出口1440亿美元,同比增长25.2%;全年实现顺差1259亿美元,同比增长28.6%,占全国货物贸易总顺差的70.9%。
虽然,纺织品服装贸易年年攀升的顺差为我国创汇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其“爆炸式”的增长也引起国外指责,以至贸易摩擦和争端频频发生。今年以来,我国政府调整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平衡顺差、扩大进口,纺织品服装贸易的热度也由此“冷却”下来。
据海关总署宣传处周先生介绍,2007年我国政府全面调整了对外贸易政策,以缩小顺差、扩大进口的政策取向,取代了多年来以出口为导向的外贸策略;进一步降低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税率,提高了加工贸易的门槛,加大了环保、节能等强制措施的实施力度。外贸政策不断调整加上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以及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贸易摩擦日趋频繁,都使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面。但鉴于中国在纺织品服装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海关总署预计在2008年及未来几年内,作为中国第一大出口行业的纺织品服装将步入稳步增长期。
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在国家政策调控之下,今年1月至8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共计1117.3亿美元,同比增长19.5%,但总的出口数量在下降,出口增速同比回落5.2%,呈现出增幅回落、量减价升的现象。
外部环境改变 出口压力巨大
“从国内纺织行业发展的大背景来看,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井喷’式发展时代已基本结束,今后将难以在规模上继续形成大的突破,将逐渐向淡化总量、注重质量的方向发展。”周先生认为,纺织品服装出口数量的爆炸式增长会产生很多问题,企业应将目光从“量”转到“质”上来,因为整个出口的外部环境都已经变了。
“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击中了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要害。尽管企业事先已经预料到人民币升值,也通过订单谈判和内部调整化解了一部分负面影响,但是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今年1月至8月的利润还是因此减少了96亿元,全行业利润损失也达到306亿元。”周先生说。
另外,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也对纺织品服装出口构成现实挑战。周先生表示,前不久,包括欧洲服装纺织组织在内的欧盟十大行业组织致信欧委会主席巴罗佐,抱怨欧盟政府执行反倾销政策不力,预示着欧盟产业界可能在今后掀起新一轮反倾销浪潮。美纺织业界随后也提出了所谓针对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的9点建议,鼓动其政府加大、加快对中国纺织服装实施反倾销、反补贴的力度。
“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危害要比单纯的数量限制大得多。一旦开始启动调查,将严重打击进口商信心,中国纺织品服装在欧美市场的份额将遭到严重削弱。”周先生解释道。
生产要素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也削弱了纺织品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据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介绍,部分东南亚国家已经开始和中国在低附加值产品上进行角逐。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放慢脚步是必然的,因为今年国家外贸政策调整和出口外部环境的转变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用为‘喷井’时代的结束而惋惜,迎来的可能会是一个更加稳定的发展局面。”周先生分析道。
记者手记:
今年,我国对于纺织品服装出口政策的调整,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的确在控制出口、抑制顺差方面起到了不小作用,不少企业向记者表示如今生意不好做,工厂甚至还徘徊在生死线上。我国纺织行业真的陷入了重重困境吗?
其实不然,长远来看我国纺织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这个空间更强调是模式创新与行业升级。“喷井”时代确实已经过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倒退。相反,可能又是一次转型的开始,一个更大的发展契机,也是中国海关总署判断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今后稳步增长的由来。
另外,纺织品服装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低耗能、高就业、与农业密切相关、出口创汇等特征符合中国国情——劳动力资源丰富,失业率高,就业压力大;自然资源少,能源短缺;“三农”问题严重;高科技领域落后,需要大量进口先进技术和装备。因此,我们决不能阻碍这个行业的发展步伐,而是要将不利因素看作是对行业的鞭策。
记者认为,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形势的改变不是坏事,不是完结,而是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让纺织品服装企业走得更扎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