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纺织业走势如何?3月27日,在中国国际展览馆登场的intertextile春夏面料展释放出理性、积极的信号。
“这次带过来的样品,主要还是新素材、环保、功能三大领域。”旭荣集团执行董事黄冠华介绍说,旭荣集团每年开发的新品占常规品种的30%,用于产品研发的资金投入,相当于一间小规模公司的营运成本。记者发现,大豆、牛奶、金属丝、抗菌、OUTLAST等各种新型面料都能在旭荣集团的展位上找到。
而旭荣仅仅是行业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调整、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国面料行业增长方式正在产生根本性转变,告别规模扩张、走高附加值之路是应对激烈竞争和严峻环境的不二选择。
靠研发、技术创新获取高附加值,生产高端产品,正是2008春夏面料展诸多参展企业的新定位。
企业创新成为自觉行动
2008intertextile春夏面料展从北京展览馆移师中国国际展览馆,全新面貌颇有大展身手之势。“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中国面料产业将踏上新起点。”一位长期从事面料开发的业内人士说。
确实如此,回顾往年的面料展,能够明显感受到国际企业和国内企业的差距,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还是以国际展商居多。
但自去年以来,面料展上呈现的这一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不管是直观的展位形象,还是产品及营销推广,国内面料企业都显得毫不逊色。创新使企业产品附加值逐步提高。
从本次展会来看,山东如意、南山、海天轻纺、湖北迈亚、福建众和等众多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企业,通过产品研发使品牌形象得到显著提升。
国家产品开发中心副主任李斌红曾表示,中国面料企业在产品开发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已经知道追随流行趋势,同时对下游市场需求越来越关注,面料开发的档次和水平逐年上升。
“山东如意集团超细180支毛纺面料,卖价每米40美元,利润50%”,这种高附加值产品能令意大利同行侧目。据了解,山东如意集团拥有进出口自主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鲁泰纺织业务经理张先生说,这些年,中国纺织企业品质提高的速度非常快,从开始模仿,到有能力慢慢接近欧、美、日,现在一些企业已经实现了跨越,反而成为外国学习的对象,现在意大利的很多产品不如鲁泰。
“通过多次参展,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虽然目前我们的产品和国际高水平相比,依然存在差距,但这也是努力追赶的动力所在。”湖北迈亚呢绒部门主管肖承新说。近年来,湖北迈亚集团与意大利哥伦布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现已开发生产十大类10000多个花型花色品种,产品服用性能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
种种迹象表明,经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多年倡导,研发创新已逐渐成为中国纺织企业应对国际竞争的自觉行动。
市场战略调整后的走向
尽管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但国内面料企业仍表现出良好势头,庞大的内需市场是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持。
根据组委会统计显示,本届展会展出面积达48000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3%,共有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1129家展商参展(其中国内展商900家,海外参展商229家)。对比2007春夏面料展同期数据,国内展商数量明显增加,海外展商数量递减。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国内面料企业开始步入成熟发展期,部分国际纺织企业则将目光转移到新兴国家,越南、柬埔寨、印度等国受益最大。
“劳动合同法出台和出口退税调整,企业利润受到一定影响,但影响有限。”山东一家化纤企业总经理这样告诉记者。在他看来,眼下看似严峻的大环境,实则可以帮助规范企业淘汰一大批不规范的竞争者。
某大型针织企业负责人表示,2008年,预计企业增长速度放缓,但由于利润提高,整体走向还是相当乐观。记者了解到,该企业正在致力于调整市场战略,外销与内销比例从之前的3:7已转为5:5持平。
面料展之所以成为一个品牌展会,与其专业化水准分不开。据主办方有关人员介绍,组委会近年来一直在调整展品结构,力求与行业发展情况和市场需求相吻合,基本能反应出行业的发展变化趋势。
2008春夏面料展展品结构调整更完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所倡导的连通产业链,打造覆盖整个纺织产业链的设想在面料展上日益落到实处。首先, 针织、丝绸展商增幅显著,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6%和115%。其次,辅料企业持续大幅增长,浔兴拉链、泰龙拉链、楚星恒基等诸多知名辅料展商在展会亮相。
据统计,本届展会棉、麻、丝、毛、针织产品展区面积增长迅速,这与纺织行业倡导大力发展天然纤维,以促进纺织业向环境友好型行业转变的发展方向相一致。
“虽然针织、丝绸这两类企业、展品在整个展会中还是少数,但其迅猛的增长形式引人关注。这与近几年丝绸产品、针织产品在市场上的流行有着密切的联系。”主办方人员说。
可以预见,与终端市场紧密联系,将成为面料企业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