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合作才能共御风险
已经历时近一年之久的金融危机仍没有散去,并且还在不断地挑战着各个企业的底线。如何应对眼下的情况,“抱团过冬,依靠产业集群的力量,走出困境。”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东辉在8月6日举办的2009年全国家纺产业集群、地方家纺协会会长、秘书长工作会议上为中小企业指出了希望。
家纺利润两极分化
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中小企业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更何况是认识不足、设施落后、执行不力、缺乏规划的家纺中小企业。数据显示,2008年至2009年,行业经济增幅大幅回落。2008年,家纺行业年产值8800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同比回落了9.5个百分点。2009年1~5月份,家纺行业的规模以上企业同比增长7.52%,增幅同比回落了13个百分点,比2008年全年回落4个百分点。其中,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增长1.89%,增幅同比回落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家纺行业出口91.5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76%;较上年同期增幅回落了近30个百分点。
而雪上加霜的是今年家纺产业的两极分化现象进一步加剧,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中小企业的生产空间受到无情的挤压。据统计,中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已达到51756户。截至今年5月份,其中近1/3的企业的利润率大于平均数,这些企业的利润总额增长了22.73%,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124.4%。而2/3的企业为负增长,利润总额下降114.56%,这部分企业平均利润率为-0.14%。为什么出现了如此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杨东辉说:“企业在发展中长期积累的问题在金融危机下一一暴露,没有做好调整的企业自然很难过冬。”
杨东辉回顾说,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2005~2007年协会反复提出的行业导向:2005年为冷思考,2006年为深度冷思考,2007年为“五冷五热”,如果发展不完善的企业能在那时就意识到企业所积累的问题并付诸行动进行调整,相信企业能够更轻松地度过这场金融危机,不至于成为负增长队伍中的一员。
抱团过冬胜于单打独斗
家纺产业集群,作为当代我国家纺行业的产业组织形式,近年来颇为活跃。产业集群就能不受影响,安全度过金融危机吗?“抱团过冬总是好过单打独斗,产业集群最重要的优势就是产业链的完整,这使得其整体的抗风险能力相对强于单个企业。”杨东辉这样说。
虽然自2008年起,产业集群的增长幅度有所回落,但据家纺协会统计,产业集群整体的利润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09年1~5月份,13个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为842.75亿元,同比增长1.89%,增速高于列入协会统计的72家行业重点企业3.49个百分点,此外,集群的主营业务收入、应交增值税、利润率等均高于72家行业企业。“由于产业集群产业链配套相对完整,资本、技术要素得到了相对合理的配置。集群降低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和资金压力。在困难的环境下,集群优势发挥了作用,相较于孤岛企业竞争力优势明显。”杨东辉将单个企业比作一个孤岛,一个孤岛当然不如连成一片的群岛更能抵御风寒。
但是,面对我国家纺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产品档次较低、缺乏人才、品牌建设滞后等情况,杨东辉呼吁产业集群要保有强烈的危机感,集群中企业存在的先天不足,如企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企业文化问题亟待解决。他还说:“我们家纺行业产业集群的抗风险值已经接近最低点,并且由于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集群同质化的发展,使得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空间日渐微薄。”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劳动制度的完善,我国劳动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也将丧失。因此,寻找新的竞争优势势在必行。
共同调整焕发新活力
家纺产业集群是否有很强的生命力,决定了它能否吸引中小企业。杨东辉认为,只有通过升级再造,我国的家纺产业集群才能延长其生命周期,焕发新的活力。“我们要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实现优势企业由OEM向ODM、OBM的转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参与国际竞争;全面提升中小企业水平,加强对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服务和指导,提高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力。”杨东辉给出了具体实施意见。
此外,他认为我国十余个家纺产业集群要打造好自己的区域品牌,这些品牌是企业无形的资产,可以保持产业集群区位的持续发展。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家纺产业集群发展、提升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因此建设产品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信息中心等,能够更好地为集群中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不只是产业集群需要调整,企业更需要通过调整增强软实力。“调结构是扩内需、外需的保证,内外需的扩充是保增长的基础。”杨东辉说,“中小企业的管理弊病在金融危机中尤为突出,现在不少企业采用的还是家族制的管理模式,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阻碍。逐步建立、完善一套科学的企业管理流程,建立完善的管理运作机制在危机下尤为重要。”
产业集群内部的同质化竞争是单个企业担心的另一个问题。的确,集群内部存在着差异化不明显,一家企业的产品热销,其他企业也纷纷效仿。杨东辉认为与其每个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差异化的竞争压力,不如实行变革企业组织结构,重新整合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大企业要有专业的吸附能力,小企业要有附着能力。他举例说:“大家都知道奔驰、宝马等国际性的大公司,很多零部件都是通过专业性强的小企业来做,形成一个由大企业和小企业共同组成的生产链条。我们家纺行业为何不可?通过组织结构变革整合社会资源,吸附那些特点突出的协作厂商,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小企业则要注重专业化特色产品的生产,通过附着大的企业,进行专业化的配套生产,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其在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共同发展,这样的抱团并不仅仅为了过冬,而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
“家纺产业集群是我国家纺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我们家纺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升级、再造、变革,现代化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将带领中小企业更快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杨东辉总结说,家纺产业集群责任重大,起到的作用也应更大。(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