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又传出纺织下乡的消息,继家电及汽车产业之后,纺织产业终于也将农村市场视为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但这根稻草怎么看都感觉那么不切实际。
农村的8亿人口给很多人的一个印象是,只要每个农村居民花出一块钱就会产生8亿元的需求,依此类推得出一个结论:农村市场蕴藏着无限潜力。这当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农村居民的消费肯定有一个上限,这个上限会是多少?如果能找到这个上限意义重大,这就等于找到了各种“下乡”促销活动的天花板所在的位置,我们就能知道继“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之后再来一个“纺织下乡”还有没有必要。
要找到这层天花板并不难。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761元,而中国的居民储蓄率一直在50%左右徘徊,农村的储蓄率更高,如果按50%算那就是2380,能够拿出来消费的也就这么多,而这部分钱将涵盖食物性支出、教育、医疗、生产支出等方面,层层过滤后最终能剩下来为“家电下乡”等活动做贡献的比例会很小。下面是一组笔者摘取的临汾市2008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清单,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食品消费支出为1082.39元;衣着支出296.79元;居住支出424.83元;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154.79元;交通通讯支出313.71元;文教娱乐支出399.37元;医疗保健支出154.63元,合计是2826.51元。
上述最终支出还要比2008年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平均水平的一半多446元,当然各地情况不一样,这个差距并不具代表性,但有一点,即农村居民的储蓄以及消费存在矛盾,两者间有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在当前失业率不断攀升的形势下笔者以为储蓄率不会下降,唯一会下降的是消费,而在保障生产生活的前提下显然农村居民已无太多支出去购买下乡的家电及汽车,这一点在家电下乡试点过程中就已体现。
可以这样说,种种“下乡”举措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的幻想,众多企业家的想法也许是有总比没有好,有多有少其实不重要。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是,农村有意愿购买家电汽车的居民不会等到现在才买,因为现在情况是最糟糕的,谁都在捂紧口袋,在此情况下一窝蜂搞“下乡”效果显然不会好。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都能猜到天花板的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