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西柳镇党委书记王凯谈专业市场集群崛起的幕后故事
辽宁省海城市西柳镇党委、政府通过论证规划和招商开发,明确了建立专业市场集群的可行性。集群化是产业集群发展和市场自身发展的共同结果。专业市场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关联度很强,各专业市场集群化发展,必然会促进专业市场自身的发展。
西柳历时30年的发展,已擎起了一方经济,分行划类明晰的专业市场集群,将有助于推动包括煤炭批发、五金机电、小商品、日用塑料、电子电器、建材卫浴、汽配汽贸、羊绒衫、牛仔、童装等在内的专业市场的发展。
“天寒可解 心寒难愈”
“得人心者得天下。纵观西柳镇近30年的发展,与西柳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繁荣市场、凝聚人气是走好新长征路的关键。”西柳镇党委书记王凯一语中的。
“当西柳市场被一个个后来崛起的市场超越时,当西柳市场的外籍商户一个个选择离开时,我们睁大着迷惑的双眼,用童心发问:西柳怎么了,西柳市场将何从何去?”这是2009年,在西柳镇荣誉镇民授牌仪式上,几十名少先队员献辞中的一部分,它集中反映了市场在30年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窘境。
如何维护外籍商户的权利,让他们安心移居,放心消费,首当其冲地摆在了新领导班子的面前,更是西柳新长征路上的第一道坎。
2009年,西柳镇党委、政府确定了“做大做强西柳市场、做优做美城市环境、做多做实镇级财政” 的三大发展目标。力争在3~5年内将西柳打造成“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即东北三省的日用消费品一站式采购中心,辽宁中部城市群消费中心,中国北方现代物流集散中心和配套加工产业基地。
在重塑关东第一镇辉煌的同时,西柳镇党委、政府更不忘在“宜居”上下文章。不仅在金融、餐饮、医疗、居住方面,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管护体制,而且尤为重视安保工作。建成红外线视频监控系统,辅助灯光系统、24小时监控指挥中心,辅之以对讲联络系统,治安巡防队伍,形成西柳镇立体治安防控网络,以防为主,打防结合,全面提升西柳治安管理水平。
“外籍商户聚集地,往往是犯罪案件多发地。治安工作的严密,在于防微杜渐,打击犯罪不留死角。”王凯补充道,“安居,才能乐业;积聚人气,才能积聚财气。”
政府在为商户办实事、办好事的同时,商户的敌对情绪也在消退。当西柳黄金走廊暖气多年不热的问题上报后,镇党委、政府仅用4个小时就予以解决。居民在感谢信中写道:“天寒可解,心寒难愈,我们今天感受到了什么叫人民公仆。”
专业市场的培育本源论
“对于专业市场而言,不是管,也不是办,而是培育。”王凯一字一句地说到。
培育好一个市场,首先在于找准坐标,科学定位。建设市场不易,繁荣市场更难。在确立以西柳大市场为龙头的发展方向后,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推动下,中国商贸城孕育而生。
兴建中的西柳中国商贸城位于西柳市场南侧,由2座5层框架结构的主体建筑和一座高26层的商住办公楼共同组成,是集展贸、商住、办公、餐饮、酒店、停车、仓储及电子商务、新产品发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商贸城。一期工程将于2010年1月8日前竣工并运营。届时,西柳大市场将新增全国品牌商4000家,新增货物运输量40万吨,形成中国北方最具商业价值的商贸航母。
以市场促产业,以产业兴市场是培育市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齐抓共管规范市场是举措。
据王凯介绍,3月,西柳市场推行了一卡制阳光税费收缴工作。镇党委、政府组建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班子,明确责任分工,以强有力的领导力度确保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了准确地掌握市场经营摊位和闲置摊位的数量,深入摸底调查,核定税费等级,并公示税费标准,推行阳光操作。由建管会、国税、地税和综合执法局各指派2名同志组成联合稽核组,形成相互制约、联合稽查的机制。一卡制阳光税费收缴工作的推行,使税费收缴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为全面促进西柳市场的发展,镇党委、政府紧紧把握“涵养税源”的原则,在市场形成规模和特色的过程中,组织涉及市场经营与管理的有关职能部门,找准“服从政策”与“服务市场”的最佳结合点,力求实行优先服务、优质服务和优惠服务,使西柳市场始终呈现良好的运行态势,并取得了“滚雪球”的效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日益突出。
目前,市场日均人流量8万~10万人,年均货物吞吐量60余万吨,年交易额逾240亿元,围绕西柳市场的服务行业已达30余种,安置了本地及市外近40万人的就业大军,达到了“办一个市场,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目的。
2009年,熟悉西柳的老服装们笑称,西柳变了。
西柳在沉寂多年后,焕发全新姿态,以更虔诚的心怀,弥补多年来对于外籍商户的懈怠;以更专业的姿态,笑迎五湖宾客。西柳市场新长征之路的未来指向十分明显,值得业界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