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麻类内销尚需修炼功力
来源:中国纺织报 责编:xsx 阅读: 发表时间:2009-6-29 15:03:11 字体:【大】【中】【小】
版权声明 我要“揪”错 在线投稿 推荐给朋友 发表评论(0) 【 保护视力色: 】
前段时间,20多家过去专做出口贸易的国内麻纺产品知名厂家在三友商场第八届“中国麻纺织品文化节”上,首次联手举办“出口转内销”麻纺产品大集市。以出口为主的麻纺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集体试水内销市场。外销不好转内销是一个适时的思路,而走通这条路,却是需要麻纺企业认真修炼。
淘宝上的刺痒评论 记者的朋友在淘宝上做服装生意,她说最近麻类的衣服非常畅销,经常拿到一批货不到一天就卖光了。她说那些货品多是出口转内销的单子,做工非常细致。在淘宝上我们可以看到,一般麻类裤子的售价为七八十块,款型多为带抽带的宽松版型。 在众多的评价纪录中,记者发现有人对于麻类服饰的穿着感觉有异议:“我买的这件衣服麻感十足,但是刺痒感很严重。”卖家并没有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很显然,卖家所卖产品极有可能为苎麻。苎麻产品虽然本身具备吸湿、透气等适合夏季穿着的众多优点,同时它的缺点也比较显著:刺痒感。过去,我们生产的苎麻产品主要出口欧洲、美洲和非洲国家,由于他们体毛较重,对于刺痒的感知不如亚洲人灵敏。 难道没有改进的办法吗?当然有,而且很多。首先是混纺。苎麻与其他纤维的混纺,可以保留苎麻纤维吸湿透气的功能,同时改善它的服用性能,如株洲雪松等公司在苎麻混纺产品的开发上下足了功夫。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理事长张世平也一直比较推崇混纺产品的开发,认为混纺产品是麻类产品打开内销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其次是制作传统的手工夏布。同样是使用苎麻作为原材料,手工夏布却没有任何的刺痒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观的改变,崇尚绿色自然、反璞归真意识提高,夏布已经被海内外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当前,人们对于麻类服饰的环保、防虫、透气、吸湿、防晒、抗静电、防辐射、不沾尘、干爽、透气仅仅有初步的认识。如果消费者在穿着时感觉到不适,麻类产品给他们留下不好的印象,对麻类服饰消费的培养将形成障碍,不利于麻类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因此,长期做外销市场的麻类生产厂家应该针对国内的消费者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而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麻类产品的“土豆效应” “土豆效应”是指在经济萧条时期,消费者舍弃高端奢侈品而转向中低端产品,并导致后者需求上升,进而推高低成本产品的价格和销售。 在金融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显现的今天,以外销为主的我国麻纺企业强烈地感受到了土豆效应的存在。出口转内销的企业大多数都把产品锁定到了中低端市场。这从他们积极开拓低成本、低价格的网络销售渠道和开发中低档麻棉混纺产品可以看出来。 而对于前些年就已经开始攻占国内市场的部分优秀企业来说,他们对于“土豆效应”的感受也很深刻。江苏泛佳亚麻厂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尚良前些年就已经在北京、大连等一线城市开设了实体专卖店。“高端消费向中端消费下滑,中端消费向低端消费下滑,趋势非常明显。”陈尚良从实体店利润的下滑中总结出上述规律,因此他决定加大中低端产品的研发力度。 同时,对于做惯了出口的麻纺企业来说,内销实在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无论是配货还是和商场沟通,都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即使这些企业做好了应对各种繁琐内销事件的准备,开拓内销市场的压力依然非常大。 “现在消费处于低迷状态,商家为了促销,不停地推行打折返卷活动,生产商为此要损失大部分费用,指望商场内的专柜赚钱已经非常困难。或许自己开设的专卖店要好一些,但那样进行零售铺设的成本太高。”已经在国内市场经营了数年专卖店的陈尚良最近明显觉得力不从心。 在北京三友商场举办的中国麻纺织品文化节上销售的麻类产品多数为床上用品,价格也相对比较平民化。经过1个月的销售,多数商家跟记者感叹:“价格才是王道。”三友商场专门印制了麻类产品的小册子,对于消费者认知麻纺产品有了一定的帮助。“当落实到消费者选购时,价格低却成了最重要的因素。”一位商家告诉记者。
|
- 上一篇: [展望]石狮服装期待做得更精
- 下一篇: 轻纺城启动文明市场创建活动
- 暂无相关链接
更多>>最新文章:
更多>>时尚地带:
- ·中国美院2012服装设计毕业秀[上]
- ·黄金搭档·第七届中国超级模特大…
- ·诗礼春秋·楚艳/张晶2012品牌发布会
- ·COCOON·应翠剑2012/2013秋冬时装…
- ·TANYA·2012/2013高级定制发布会
- ·爱慕·2012泳装发布会
- ·林氏凯东·2012/2013秋冬皮衣皮草…
- ·雅迪斯·2012/2013秋冬时装发布会
- ·第21届中国真维斯杯休闲装设计大…
- ·旭化成·中国时装设计师创意大奖…
更多>>时尚图讯:
武汉纺大为树织毛衣
近日武汉气温骤降,再次上演一秒变秋天。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学子为校内树木编织毛衣,保护树木。是行为,更是艺术。
(来源: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