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每公斤14元到现在每公斤只有8元,棉价出现大幅波动。面对这种情况,棉农、纺企显得“无所适从”,保证棉农种植积极性、稳定棉价已成为他们的一致心愿。
棉农心存忧虑
9月14日,天空飘着雨。记者在济南市济阳县新市镇周边的一处农田看到,大片的玉米在雨水的滋润下长势格外喜人。而在紧挨着的另一处农田中,正在地里侍弄棉铃的农民赵广福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现在是吐絮期,如果遇上连阴天,光照不足,棉铃不能正常吐絮,肯定会减产。现在地里的棉花被雨这么一淋,就算不上优质棉,卖不了好价钱了。”
除了天公不作美,让赵广福更发愁的是“跳水”的棉价:“去年11月,棉价涨到一斤7块2,俺觉着种棉能挣钱,今年把玉米刨了种上了棉花,可谁能想到棉花的价格会在几个月内降到4块多一斤,真让人摸不清。”
为了稳定棉花市场,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发布《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决定从2011年度开始实行棉花临时收储制度。预案提出,2011年度临时收储将在13个棉花主产省(区、市)执行,临时收储价为标准级皮棉到库价格每吨19800元,一旦市场价格低于上述水平,国家将对棉花实行临时收储。新棉收购开秤以来,国内棉花市场价格连续5个交易日低于19800元/吨。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根据《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相关规定,中储棉总公司于9月8日启动了棉花临时收储,不限数量,敞开收储。
国家收储让赵广福吃了定心丸,“俺算了一下,按这个价应该不会让俺亏钱,但也挣不到多少钱,算白忙活一年。原本打算,如果棉花行市好就再多种几亩,现在想想,明年还是种粮食吧!”赵广福说。
纺企亏本生产
记者随后又来到济南元首针织股份有限公司的一间厂房,看到工人们在不停地工作着。公司总经理任泉远说:“去年4月棉花价格上涨之前,我们根据当时棉花价格已经与一些制造企业下了订单,目前,棉花价格还未影响到‘元首’的经营情况。”作为一家集织造、染整、服装加工一条龙配套生产体系的纺织企业来说,元首针织主要生产原料是棉纱,棉纱是通过棉花加工而成,棉花价格也直接影响到棉纱价格,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利润。“接下来的日子恐怕不会好过了。”任泉远又道出了心中的忧虑。
去年棉花大幅上涨导致成本增加,不少纺企开始大量买进原材料。可自从棉价大幅下跌后,纺企的库存也随之出现了大幅的跌价,库存越多的企业亏得越多。
据了解,由于棉价的起伏不定,使得众多纺织企业不敢下长单。一位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的纺织企业都是以短订单为主,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大多数客户下的订单都在3个月以内,即使是外国的客户订单也不例外。”
还有一个让纺织企业头痛的现象是,现在即便亏钱生产,订单仍然很少,这缘于客户“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客户都预期棉价还将继续下降,为了等待价格低点而推迟下单,所以最近生意相当难做。”任泉远说。
服装价格依然“喊”涨
现在棉花价格出现了大跌,那么,服装的价格会不会也随之下调?不少消费者都期待着能从中得到实惠,但这或许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目前正是秋装大量上市的季节,记者走访了省城几家大型商场,发现今年秋装的价格集体“喊”涨。一位正在挑选服装的赵女士告诉记者:“几乎相同款式的裙子,去年记得是399元,今年却卖449元了!”
任泉远表示,把棉花“变”成服装,有个价格传导过程。棉花收上来后,先由纺纱厂将其纺成棉纱,再由布厂将其织成布,印染厂进行印染,最后再卖给服装企业加工,一般需要三四个月。也就是说,现在做出来的衣服,用的最早也是今年春天的棉花。今年服装价格上涨主要原因不在于原材料,而是由于劳动力成本和交通运输费用的增加。实际上棉价不过是服装价格构成中的一部分,占比不到20%,而今年的人工成本在以80%的幅度上涨,因此棉价下跌根本无法影响到服装价格。
目前国内纺织业的产业链属于枣核型,处于产业链两端研发设计环节与营销服务环节的企业较少,处于中间制造环节的企业众多。制造环节利润较薄,受成本制约最大,也最容易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处在终端的服装生产企业通过品牌来化解原材料成本压力,“品牌服装的价格早就不用成本来衡量了,只要保持品质,即便提价,顾客也会接受。”一位服装企业销售人员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