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嘉宾 依文集团总裁 夏 华 恺王集团总裁 王灿平 主持人 显 卓
近年来,通过收购海外企业拓展全球市场的方法,被中国内地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所看重。不久前雅戈尔集团斥资1.2亿美元,完成了对美国服装业巨头KELLWOOD公司旗下新马集团的并购,便引发业内的广泛关注。 但与此同时,其他行业越来越多的事件却表明,来自新兴经济中,以低价代工而发展起来的经营实体的收购行为正面临发达市场的“血统怀疑”,人们认为,这种收购会造成被收购品牌的贬值。 由此,中国内地服装企业在参与海外并购时,是否会遭遇“血统论”?未来中国服装业如何发展才能避免此现象的发生?并购之后又如何去管理,才能避免并购品牌的形象下滑? 主持人:最近几年,中国服装企业的海外形象如何? 夏华:我认为中国服装企业的海外形象最近几年已经有所改变。以前,国外可能认为中国服企都是加工型企业,生产低端产品。十年前,中国的服装企业在欧洲确实没有话语权,就连进货都不受欢迎。 但近几年,国外的服装行业协会经常来中国举办活动,越来越多的国外客户来到中国,对目前中国服装产业现状已经有所了解。以依文为例,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接待过4000位外国来宾,在国外,依文也是很多原材料供应商眼中的贵宾。 此外,随着中国服装品牌陆续走出去参加国际时装展,去巴黎举办时装发布会,外国人也开始认为,中国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品牌。可以说,中国服装企业的海外地位在逐步提高。 王灿平:我觉得中国的服装品牌还是不具有民族品牌应该有的优势,中国的服装在国际上没有竞争优势,没有底蕴,很多还是在“借鉴”欧洲。 这种情况下,影响力自然不会很大。在海外,中国的饮食比较有优势,但是服装没有优势。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没有多少人真正在研究时尚。我觉得中国的综合国力有待提高,因此国人在服装细节上的研究有所欠缺。 主持人:如何看待中国服装企业的海外并购? 夏华:我觉得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要慎重,很多企业觉得买个国外的牌子就走出国门了,但事实上,买牌子并不能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提升企业自身的设计力和整合力才是关键。 如果企业还没有在国际上做到一定水平,我不赞成海外并购,品牌不是买到手里就是自己的,最好等企业自身的设计能力、营销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再去海外并购。 王灿平:我觉得中国的服装产业需要时间,需要实实在在地等自己的全球知名度提高之后,才能够出去并购,否则有点小鱼吃大鱼的感觉。个人认为,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目的有点华而不实,有点务虚。企业觉得自己有实力了,可以去海外并购了,但这很大程度是为了扬名。 随着中国全球影响力的上升,服装企业竞争力逐渐提高,海外并购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到时候刹车都刹不住。 主持人:中国服装企业如何提高国际影响力,以规避在海外并购中可能出现的“血统怀疑”? 王灿平:首先需要中国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其次是中国服装品牌要有民族特色,拿出中国自己的东西,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的唐装和汉装现在自己还把握不住,代表自己民族的服装还没有做好。 中国大部分服装没有核心的东西,没有体现中国的文化,反而多数都是在做西装,学别人。 夏华:我觉得别人怎么看我们,我们没办法一下子去改变,关键看我们用什么心态去面对,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的服装也不被看好,但正是因为阿玛尼等一些设计师的坚持,越来越多品牌的推出,才使意大利服装有了今天的国际地位。 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是固有的,都是可以改变的。 另外,我不认为中国就一定要做唐装、汉装,我觉得中国元素是有国际市场的,包括很多国际品牌也在融入中国元素,但单纯地将它拿出来毕竟不太具有国际包容性。 我觉得一定要将中国元素和国际化的时尚相结合,这样才有国际市场,也才能进一步提高中国服装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在中国,企业的市场销量不是问题,关键是要走国际化道路。以依文为例,我们跟国外的很多设计师合作,进口意大利、法国的面料,包括店面的设计、橱窗的陈列都交给国际上比较不错的设计机构进行设计,这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 主持人: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后应如何管理才能避免被收购品牌的形象下滑? 王灿平:首先,收购前需要真正了解一个企业的情况,不要收购完以后背了个大包袱。 当并购行为完成以后,在管理方面,一定要根据当地的特色,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进行操作,不能全用中国式的管理,但可以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上进行适度的延伸。 夏华:我觉得海外并购不是单纯地为了挣外汇,而是一种近距离寻找差距的机会。利用这种近距离的优势去提升团队的能力,缩短差距才是关键。 如果没有突出的优势,企业在管理方面最好跟专业机构合作。另外,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其原有的发展机制,如果还是按照自己的一套来,那海外并购是没有意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