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争抢民工大战开始了,工人哪里去了?
2011年,大年初二,王伟全家兵分三路到各地招工。
三条线一共招回18个人,缺口却高达600多个。
王伟是香港某大型制衣集团南通子公司老板,他还记得3年前,各地劳动局主动跟他们联系的情景。
但现在全变了,就是招回的18个人,也没有答应他正月十二回来上班的要求。而那些老员工,正月十五后还有些依然没有到岗。
“工人来得一年比一年少,一年比一年晚,”温州的张先生说,他需要五六十位工人。今年元宵节前,老员工只回来了5位。
为招到工人,他的企业在想方设法招聘和留住夫妻工,留了十七八间夫妻房等措施。即便如此,他还是招工严重不足。
由此,今年开春后,上海近400辆长途大巴奔赴安徽、江苏、河南、湖北等地,到“家门口”接农民工。
东莞石排镇多次组织企业远赴广西、湖南等地,开辟人才招揽渠道。
南京工厂聚集的苏州高新区金枫路两侧,挂满了条幅,写着各类“常年招聘”字样。
“很多人不愿意出来了,”龙达飞董事长陆祥龙说。
而“在安徽招工时,我们发现民工被各省企业疯抢。”金坛服装同业商会秘书长王菊富说。
“招工真的不理想,甚至在高邮出现了恶性竞争,有企业拿出3000元补贴挖工人,而另一个企业则提出给4000元。”
一些工人也开始跳槽。
比如在金坛,部分技术熟练工不固定在某个企业上班,哪个服装厂需要就到哪儿去帮忙,按小时计工资。
于是,专门带领农民工“跳槽”的“工头”产生了,他们常常带着几十人从一家工厂跳到另一家。
这让企业非常头疼:“这是恶性竞争啊!有时加200块,就能马上被挖走几十个工人。”有企业这样说。
于是,企业只好不停地加薪,并且额度和频率都越来越高。
“两三年前,工人加工资,每次加100元,现在一次要加300-400。”博洋集董事长戎巨川说,两三年前工人加工资是一年一次,而去年以来已经加了两次。
与此同时,2010年5月份《关于调整广东省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开始施行,工人最低工资标准提升至每月920元。
而在“2005年3月以前,东莞最低工资标准是460元;到2010年3月就变成920元,短短5年内涨了一倍。”东莞骏业服装厂总经理刘志铭指着历年工资报表说。
相应地,加班费也水涨船高。
几年前,周六不算加班。但现在平日加班费提高到1.5倍,周六加班按两倍工资算。
“人力成本平均上涨了25%,劳动力成本也占企业总成本的40%。”刘志铭说。
同样,在海贝鞋业,人均工资已经从原来1000多元上涨到了现在2000多元。
对华坚集团总裁张华荣来说,这是不小的压力,以300人的工厂为例,企业一个月要多付9万元,一年多支付108万元。
而在温州,当地多数工厂的工资已上涨了20%。
“吃不消了。”以内衣代工业务为主的金女士说,如果算上加薪及“五险一金”、伙食费、全勤奖、加班费、高温费、住房等各种补贴,这些支出占其总成本的比例从原来的8%提高到12%。
虽然如此,“今年温州用工缺口估计在35万左右。”周德文说。